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L.Lydia
「脫台者」是個刺眼又刺耳的名詞,不斷的出現,不得不讓人省思,我們出了什麼問題,民主自由曾是我們引以自豪的地方,什麼原因促使大家都在脫逃離自己生長的地方,到一個過去認為不民主自由的中國大陸,2018的世界競爭力年報IMD出爐,台灣排名退步,這是我們首度輸給中國大陸,台灣學生的自信心也因為這些報導不斷地被消磨殆盡。家長關心孩子的教育機會和未來發展,每天搜取相關資訊,看到的標題輿論都是教授出走潮、逃亡潮、高中生出走潮、高教競爭力下滑、高教恐淪第三世界水平等這些負面評論的標題,經濟條件還不錯的家長要把孩子留在台灣讀大學恐怕必須有一翻天人交戰。
網際網路讓資訊完全透明,幾年之內放眼世界已經是方興未艾不可逆的趨勢,台灣見諸媒體的都是這負評,於是惡性循環造成家長學生的恐慌,對於在台灣受教缺乏信心,尤其政府採取的政策不是營造更有利讓家長放心的環境,約談關切高中校長的方法收到的反彈超乎預期,於是加速了所謂的脫逃行列,中國大陸祭出惠台31條之後,各省紛紛開出更具體的落實條件,不只是針對就學問題更是全面考量年輕人的就業、創業、生活等各個層面,相對於我們的政府出言恫嚇攔阻,兩岸胡蘿蔔與棍子的賽局,注定磁吸效應的態勢已經是不可擋。
圖片取自:通傳媒
國際化原本就是台灣的弱項,沒有一所頂尖的國外大學來台設立分校,台灣頂尖大學在全球的排名節節敗退是殘酷的事實,政黨輪替以後意識形態治國的理念,間接導致形同鎖國的閉鎖政策,讓台灣的高教的競爭力下滑,兩岸學術交流必須謹防觸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前提,限縮兩岸學術是反智、反世界潮流,政府訂定這樣的政策,台灣就必須承受教育沉淪、競爭力被邊緣化的宿命。拔管案幾個月折騰下來,犧牲了法治的精神,被蹂躪的豈止是台大,而是整個高教的競爭力都點點滴滴的喪失了。
香港多所大學到台灣來招生面談,祭出優渥條件,成績頂尖的免學費提供高額的生活費獎學金,還有落地招待的參訪之旅。亞州第一的香港大學以全英文授課,對頂尖的學生提供240萬的全額獎學金,這幾年吸引不少績優生就讀。中國大陸去年開放免試招收台生,門檻下降到學測均標,現在連3年制的專科也開放到學測底標也可入學,有的學校只要高中畢業持台胞證即可,在這樣全面開放只要想讀就有學校可以進的狀況,積極搶學生的風氣讓台灣原本就招生困難更是雪上加霜。
政府唯一國際化的目標就是攔阻西進,鼓勵南向,新南向兩年下來事倍功半,泰國台商表示泰北有清邁和青萊兩大省分,目前清邁的華文學校已經95%轉向大陸的教材系統就是一個指標,中國大陸主導的RCEP都與東南亞國家緊密的結合這樣的現象並不太意外。過去台灣累積一定的學術水準和競爭力,眼看著學生逃脫式的出走,到底是誰在淘空台灣的人才?
延伸閱讀: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