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魏孫鴻
我國對泰國開放免簽,泰國不但沒有雙向互惠,反而於近期提高了國人赴泰的簽證費用,等同打臉我政府不對等、單向的好康大放送。如此的熱臉貼冷屁股,自是使國人大嘩。但,政府不但沒有檢討、沒有對應,反而由政務委員張景森出面,除卻強調「免簽互惠」並不是必然的、甚至不是主要考量之外,還認為這項政策能讓我國觀光收入淨增超過一百億,「算什麼喪權辱國?」。
張政委還說,泰國給七、八十個國家免簽,但僅三十餘國對泰開放免簽,顯示免簽互惠並不是必然的、甚至不是主要考量。張政委不知道要不要跟國人解釋一下,何以會有這種狀況產生?為什麼泰國給人家免簽的多,獲致的免簽國卻少?更進一步我們是不是也得問問,給予泰國免簽的三十餘國中,有幾國如我國這般拿不到泰國對等的待遇?泰國開放免簽跟獲致免簽的不對等,顯然是因為其有求於人。而政府之所以也願意承受這樣的不對等,亦正是因為有求於泰國。
蔡政府上台後,在兩岸關係上根本就不是蔡總統選舉時所言的「維持現狀」,而是一種全面敵對、倒退的狀況。拿所謂「雞蛋不該放在同一個籃子」做包裝,在政策、對策皆不成熟的倉促下,就厲行激怒對岸的種種作為。而過去馬政府時代獲益於陸客來台的觀光業,是這種躁進下最直接的犧牲者,而接續受害的,就是內需的消費型產業。為了圓謊、為了假裝什麼「新南向」有成果,蔡政府只好片面地對部分東南亞國家開放免簽。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如果真如張政委所言,對泰片面免簽,就可以使我國觀光收入敬增超過一百億,那麼何以市場全然不是這樣的反應?至於這一百億怎麼算出來的?張景森話說出口一天後,就自承是他「自己估算」的!對照真正的數據,以交通部觀光局的「觀光收支統計」所載,「觀光外匯收入」一項,2015年是 143.88億美元 、2016年是133.74億美元 ,到了2017年就僅剩123.15億美元 ,換算成新臺幣,2017與2015年觀光外匯收入短少了840億。也就是說,根據官方正式統計,自政權輪替之後,我們的觀光收入在當前執政者的操作下,是節節下降,哪來什麼淨賺百億?
而除卻統計數據,市場的反應更是清楚。以臺北市目前還算得上觀光客雲集的幾個商圈來說,東南亞旅客的消費力,店家真是點滴在心頭!按照觀光書籍於各名店打卡者有之,但消費者寥寥;進店之後的消費,往往也讓店家能充分感受到其「精打細算」的用心。想來,商家們都很想請教張大政委,什麼時候這淨賺百億可以落實到市場來、進到小店家的口袋?
政府無能也就便罷,但至少誠實一點點!明明就是喪權辱國、明明就是百害而無一利,且老百姓得全面性地承擔種種惡果了,當大官的就不要連唬爛都不打草稿,擺明把人民當傻蛋。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