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林諍諍
潮流是一股旋風,有感染力,像感冒一樣可怕的是,你即使做了必要的防範,也不能保證不會受到病毒的侵襲,當倒閉的潮流鋪天蓋地的在各行各業蔓延開來,很多業主都提心吊膽的驚心不已,現在的環境是否宛如海嘯來臨了,讓很多商家難以倖免。不管是資方或是勞工都難以感受到如總統所說的,這是經濟20年來最好的時刻,總統幕僚提供的數字勢必有所本,特定的行業或者出口旺暢,很大的占比拉高了平均值,但是中小企業以及服務業占最大比例的店家卻是一家家的傳出倒閉的風潮,此起彼落讓人驚悚。
政黨輪替之後,兩岸因為九二共識的問題而急凍,陸客開始大量的減少,政府也意識到會給觀光業帶來衝擊,兩年前史上第一次觀光業者走上街頭,訴求要生存、有工作、求溫飽,政府聽見他們的聲音,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提撥3億元補貼業者轉行,另提撥300億元優惠貸款,並研議減免稅捐等多項紓困措施,但是業者說他們急需的是市場和客源,不是錢,畢竟貸款還是要還,他們的現況是連生活都有困難,貸款的實質幫助不大。國內觀光產業慘澹經營,兩年過去了,但是情況不見改善,倒店潮最密集的幾乎是觀光相關行業。
兩年內,我們陸續看到全台四大夜市:台北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台南花園夜市、高雄六合夜市,從南到北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人潮衰退的警訊,出租、待售或是關門的貼條到處可見。墾丁大街4年掉了400萬人次,導致當地知名飯店和小吃攤都紛紛吹起熄燈號,讓人不勝唏噓。政府努力的開發並補貼東南亞的旅客來台觀光,觀光局也公布觀光客來台觀光的數字超過千萬,表示政府努力衝旅客的數量,但是質量呢?逢甲觀光夜市自治會凌森耀主委說:「東南亞客人的消費力和陸客比差異絕對上百倍。」業者的感受最真實,也直接打臉政府一再宣稱陸客不來,觀光人數反倒增加,如果真的是觀光一片榮景,就不會有那麼多觀光業經營不下去了。導遊、遊覽車業、計程車業、禮品店、航空業、夜市、小吃攤、民宿、飯店…超過百萬個家庭都受到波及,有人還在苦撐,有人不願繼續慘賠,政府丟出的300億元並不能止血,畢竟那是治標不是治本。
(圖片取自:阿德漫畫)
兩岸關係不必然是牽動企業經營存續的唯一關鍵因素,吹起熄燈號的也不只是觀光相關產業,很多伴隨國人成長記憶的書店、百貨公司、購物中心、麵包店、遊樂場等也逐一驚傳關門。這兩年來,整體的經營環境變差是公認的事實,一例一休兩度修法,讓台灣的勞資關係對立更加劇,經營成本也比以前提高;年金改革之後的消費行為改變,軍公教省吃儉用過日子導致購買力減弱;勞工薪資停滯在16年前的水準,但是物價、房價不斷的上揚等等,這些都促使企業的經營更加不易。當總統認知經濟大好,行政院長認知勞工的平均薪資是4.8萬,還鼓勵員工向老闆要求加薪,其實很多企業主早已沒有利潤可圖,無法再被拔鵝毛了,很悲哀看到大小企業走上吹熄燈號的結局,用結束營業這個最令人不忍的手段向社會告別,政府真的不要再吹噓經濟有多好,否則對這些人真是二度傷害。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