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25%卵巢癌患者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

記者: 健康醫療網
社會新聞 | | 觀看數:0
研究:25%卵巢癌患者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發表「2016-2018年院內卵巢癌數據報告」,結果發現,卵巢癌患者中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率達25%,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卵巢癌有高度關聯性,此結果和國外知名期刊的研究極為吻合。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務必長期追蹤,不要因為年輕或腫瘤小而輕忽。

卵巢癌非中高齡女性專利 最年輕患者只有20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劉偉民主任表示,依據衛生福利部201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卵巢癌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2歲,而北醫附醫最新院內數據則是48歲,較國外的年齡中位數63歲足足少了15歲,而且40歲以下年輕病患就佔了20%,最年輕的患者只有20歲,顯示台灣卵巢癌患者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

卵巢癌難察覺 年齡、腫瘤大小非罹癌關鍵  

劉偉民主任指出,許多人認為中高齡女性才需要注意卵巢癌,有些患者則擔心影響生育能力,小腫瘤暫時不治療先拚生孩子,但年齡、腫瘤大小並非罹癌以及癌症嚴重度的關鍵,腫瘤小也可能屬於晚期。

劉偉民主任強調,卵巢癌病程變化快、易復發,近三年報告顯示,六成卵巢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晚期患者的復發機率達四至五成;另外,三成患者是因為身體不適、又找不出病因,輾轉就醫才確診是卵巢癌,顯示卵巢癌「難察覺、難診斷」。

早期治療五年存活率達9成 卵巢癌擴增實境APP登場

劉偉民主任提醒,若在過去一年內出現腹痛、腹脹、易飽足、頻尿急尿感等情形應盡速就醫。而目前卵巢癌治療包括手術切除再搭配術後化療,以及標靶藥物,建議患者可依照年齡、癌症期別、生育需求,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組合;雖晚期卵巢癌存活率低,但若能早期接受治療,五年存活率可提升至九成以上。

為提升民眾對於卵巢癌的認識,北醫附醫將於10月底在診間使用卵巢癌擴增實境(AR) APP與民眾衛教互動,透過創意十足的診間互動,讓更多女性認識卵巢癌並提早發現身體發出的警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9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8-10-19 15:20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