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魏孫鴻
媒體報導,最近台北市不少商圈人潮衰退,從東區商圈到五分埔商圈都出現這樣的狀況。而這股空屋潮,現在也蔓延到交通便利的饒河夜市外的「八德路商圈」。當然,很多人都會說,因為房租居高不下,且電商改變消費習慣的影響,實體店面當然會受到衝擊。的確,這樣的「市場說」指出了「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鐵則,但臺北市商圈衰退的現象卻也已是不爭的事實。
身為首善之區子民的臺北市民,如果只想「尊重」市場機制,坐視商圈一個個衰敗,那麼難怪市長柯文哲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們要發展的經濟還是大規模長遠的經濟,而不是『攤販經濟』。」但問題來了,柯市長從來沒有跟市民講清楚過,什麼才是「大規模長遠的經濟」,而空屋潮映射的,也不是「攤販經濟」消弭。相反的,臺北市目前的狀況,是越來越多的商圈步入了之前高雄市滿街皆為「售租屋」的初步境地,而離開店面的商家之後就會有部分轉為攤販的營業模式。
(圖片取自:柯文哲)
也就是說,不知道是否深思熟慮過就喊出什麼「大規模長遠的經濟」的柯市長,其執政的表現卻是將臺北市的經濟開始往攤販經濟的路線上帶。商業經營的模式,的確不斷地在改變;面對變動,跟不上的商家也確實會淹沒於潮流之下。但,若一個市府與其主事之人對於環境變動所會產生的影響,全然推給市場,而自己落得無事一身輕,那也不過是政客對於自己責任的蔑視罷了。
今年春節,北市府對於商圈的宣傳,是所謂的「年貨大街」活動。這個活動,除卻傳統迪化街與後站之外,其他非以年貨銷售為主的商圈壓根不適用。各商圈無差別地被掛到這樣的主題中,既無商圈特色,更無法顯在地店家,除卻折扣、贈品之外,看不出任何對於商圈營業發展正面的意義。
柯市長在崛起之前,對於很多公共議題看似都極有說服力與執行力,但上任後卻壓根沒見著半撇。當初談居住正義談得震天響,但之後拆房也義正辭嚴。這也便罷,但這方面的正義,何以無法擴及店面租金?如果要突破藍綠,那麼以白色力量去建構一個店面經營者與房東之間的平台,讓租金更加合理化豈不才是真的推倒高牆?
言之誇誇,但行則渺渺,就是我們這位市長。面對空屋潮,從沒聽過市長有何反應。反倒是為了選總統,以色列、美國到處跑。不是坐在地板上,就能接地氣;當店家一個個成了攤販,「大規模長遠的經濟」除卻大財團能玩之外,還有什麼?一個一貫只想用當網紅來接地氣,卻遠離市民真正需求的市長,如果真成了總統,那全國的商圈就真的不必有什麼期望了!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