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在和父母溝通這件事情上,我一直都在摸索,並且可以預估未來還有很長的時間需要繼續學習並與他們磨合。
我從大二開始和父母產生「交鋒」,雙方的溝通障礙呈指數性增長。回顧那段日子,每兩天一小吵,每一個禮拜一大吵。這樣的狀態到研究生階段有了些變化,吵架的次數明顯減少,不是因為彼此之間的溝通變好了,而是我單方面的將溝通的頻次降低了。工作之後,情況有了一些好轉,雖然時不時還是會有讓人心塞的時候,但總體來說順心很多。
回顧自己在「和父母溝通」這門課上一路走來的表現,總結出了兩點「方法論」,分享給也處於溝通瓶頸中的你。
首要的一點,認識到「父母也需要認識你」
很多時候父母所表現出來的不放心甚至不理解是因為他們還在用「小時候的你」來評價「現在的你」。上大學之後我就離家在外,自我意識的覺醒是從大二開始,這就導致父母直接缺席了我的思想成長期,對我的理解和判斷依舊停留在高中階段。雖然隨著我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得不承認女兒在長大,但實際上並不能肯定的知道我的思想狀態處於什麼階段。
相信很多人也處在這樣的情況里,此時,讓父母真正認識你顯得尤為重要。「距離感」和「不確定」是導致人與人之間猜忌的主要因素,其實和父母也是一樣,只是這種猜忌的表現的形式變成了「不放心」和「嘮叨」。
那麼怎麼做才能讓父母認識你呢?多和他們說一說你工作和生活中細碎的事情,分享你的感受和思考。這個過程里,並不用糾結於父母是否聽得懂,或者說出這件事有沒有實際的幫助,只要你願意去分享你的世界,父母就更傾向於放下對你過去的成見,接納新的你。
其次,和父母溝通重大事件時講求策略。
父母接受你的重大決定是需要去學習和消化的,我們不能指望父母可以在短時間裡接納你的所有決策。所以在將自己的重要決策告訴父母前(特別是對一些父母很在意,極有可能會有相反意見的事情時),我們需要動動腦子,如何分階段、分層次的和父母溝通,隨著時間的推進,一步步讓父母接納甚至是認可自己的決定。
很多人會覺得只用最後簡單粗暴的告知父母自己的決策結果就好,懷著「他們接不接受都只能這樣」的心理。其實,這樣不僅不能避免和父母溝通的麻煩,甚至還會加大阻礙。被尊重感、被重視感是身為父母的普遍性情感訴求,有些時候他們可能不是對你的決策有意見,而是對你的態度感到不滿,自然地,也就將這種負面情緒轉嫁到了對決策的批判上。
溝通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的課程,和自己最親密的人溝通更是如此,要修的學分不減反增。多些耐心,多些尊重,講求方法,不斷摸索,希望我們都能和父母交流的越來越順暢。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