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陕红宇
在日常生活,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你這個人怎麼不講道理。”其實,這句話的背後包含著兩層意思:第一,對方說的這些話的立足點是不可靠的,例如:殺人是無罪的等這種違背道德倫理的觀點;第二,對方對他所持的觀點進行的論證是漏洞百出的,例如:他說科學證實恆星是無邊無際,無法測量的。給出的理由是,知名科學家小王就是這樣說的。可能現實情況是小王以藝術家的身份在一個科幻電影節開幕式上這樣講,只是為了說明這部電影的某個場景,而非用數據、實驗去講明“科學證實”四字,這明顯犯了訴諸權威的謬誤,所以論證力度很弱。
上述這個例子是生活中的邏輯學。在學術領域,邏輯學的定義尚未統一,有人認為它是研究人類思維形式的科學,有人認為它是研究有效論證形式的科學等,但不管如何定義,有一個統一的認識是邏輯學求“真”,那與“真”字對應的就是“假”,也就是所謂的悖論,簡單而言就是矛盾。它是邏輯學這門學科的死對頭,困擾人類幾千年。那悖論到底有何魅力,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何密切關聯,我且舉一個例子來做說明。
邏輯學中有一個悖論叫“芝諾悖論”,他認為運動不可分,假設一個人從A點走到B點,他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總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環下去,他永遠不能到終點。這是一個思維遊戲,用現實的眼光去看它覺得會很滑稽,人怎麼可能永遠走不到B點呢,那如果排除物理空間,轉到我們日常思考問題的過程中,你就會發現它的神奇魅力。
例如,我們經常會評價他人,懶惰一點會說:“他是個好人。”然後一步步進行細化:“他很熱心,願意幫助他人,是個好人,但有時候幫人過頭,不好。”繼續從好人這個角度細化:“他很熱心,願意幫助陌生人,是個好人,但很少幫家裡人,不好。”繼續:“他很熱心,願意幫助陌生人中的女性,是個好人,但很少幫陌生人中的男性,不好。”繼續:“他很熱心,願意幫助單身女性,是個好人,但很少幫中年婦女,不好。”還可以繼續延伸,比如幫助身材好,穿著貴婦的單身女性等等。到這裡,從一個女性的角度而言,還會認為他是一個好人嗎?如果重新修改最初的結論,“他是個壞人”,然後繼續推演下去,會不會最終還是會認定他是一個好人呢?
這個話題可以永無止境的被討論下去,芝諾悖論中蘊含的“無窮二分法”也是我們日常訓練自己思維嚴謹性的一個方法。通過這樣不斷的思考練習,人的思維會變得越來越嚴密,而且在設想情境時,想像力也會一步步打開,這是思維本身的魅力所在。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