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56歲的鈺琪姐在2年前,因右肺腫瘤確診為非特定基因變異類型的晚期肺癌,屬於典型的「標靶孤兒」,手術後靠化學治療控制病情。本以為開完刀、打完化療就能一生平安,沒想到前陣子肺癌復發且轉移至左肺,想靠免疫治療救命,檢測PD-L1表現量卻是0,因此恐慌不已,頻頻問醫師:「我該怎麼辦?我還有藥可救嗎?」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表示,無論肺癌患者是否有特定基因變異、適合標靶或化學治療、生物標記如PD-L1表現量數值多寡,晚期患者都有機會因免疫治療藥物的搭配,而提升治療效果。因此,鈺琪姐即使PD-L1沒有表現,一線使用免疫組合療法,仍有不錯的效果。
肺癌免疫療法反應率低 研究:找組合搭檔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分享,免疫治療是利用免疫檢查點藥物,喚醒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正確辨識並進而攻擊癌細胞。最大的特點是,一旦腫瘤對此藥物有反應,就會產生「長尾效應」,即使療程結束,不再使用免疫治療藥物,患者的免疫系統仍會持續發揮抗癌作用,延長生命的效果顯著。
然而,研究也發現晚期肺癌患者單獨使用免疫檢查點藥物的整體反應率很低,僅2至3成左右,導致絕大多數患者無緣使用。而為了突破肺癌免疫治療反應率低的困境,世界各國醫藥專家投入研究,並一致認為幫免疫療法找搭檔,是目前最佳的解決之道。
肺癌肝轉移惡性高 三代組合療法有突破
而針對占國內肺癌人口約9成的非小細胞肺癌,近兩年包含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和歐洲肺癌學會ELCC的研究證實,晚期患者使用結合免疫治療藥物(新生代)、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中生代)和化療藥物(老生代)的「三代組合療法」,能讓腫瘤反應率突破6成,超過1年腫瘤無惡化的患者比例增為4成,整體死亡風險下降約2成。
此外,相較於腦、骨、腎等其他器官的轉移,肺癌肝轉移的惡性更高,常常剛確診就只剩3個月壽命,且容易再併發其他器官癌轉移。但研究發現,三代組合療法可讓肺癌肝轉移患者的整體死亡風險降低逾4成5。
晚期肺癌治療武器多 個人化組合助延命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近年肺癌治療走向精準化和個人化,醫師須視腫瘤分化程度和形態特徵,包括屬於小細胞肺癌或非小細胞肺癌,是否有EGFR/ALK等特定基因突變等,綜合評估後再從免疫治療、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等藥物中,選擇合適的組合,以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
在免疫治療的浪潮下,衛福部目前核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使用的免疫治療共有三種,包括單獨使用免疫治療藥物、免疫+化療的雙組合、免疫+化療+抗血管新生標靶的三代組合,且患者不一定要PD-L1表現量高才能使用,大幅增加治療的靈活性。
在多種治療武器的幫助下,陳育民、黃俊耀和高尚志三位醫師共同呼籲,晚期肺癌患者不要放棄希望,應積極與醫師做全面討論,根據個人的病況和經濟能力,找出屬於最理想免疫治療組合,也有機會活得更好、更久,追求人生的幸福。
【延伸閱讀】疼惜媽媽白內障 可變色人工水晶體來護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1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