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60歲王先生,罹患家族性腦部動靜脈畸形,37歲首次腦溢血中風,罹病前無特殊症兆;54歲二次中風,因復原良好行,行走能力未受影響;106年三度中風,幾乎成為植物人,歷經腦部手術,放置引流管,呈現四肢癱瘓,無法言語,終日臥床達半年。後來經過顱外磁刺激術,結合藥物及整合復健療法,加上家屬鼓勵,王先生總算恢復說話能力,甚至可站立並練習行走。
中風復健黃金期半年 新療法兩年內也有效
一般中風後復健的黃金期大約在半年內,一年後多數即達穩定狀態。北榮神經復健科主任蔡泊意研究顱外磁刺激術卻發現,中風病患應積極治療,越早接受高速顱外磁刺激術治療,效果越好,兩年內仍有效,呼籲病患勿自我放棄。
針對顱外磁刺激術的原理,蔡泊意解釋,大腦受損後壞死的區域無法再生,但是受損區域的周圍存活區域,透過放置於頭部的磁頭傳遞高能電流脈衝,來刺激頭顱下的大腦皮質後,仍然有取代原本機能的可能。這就是所謂「神經重塑療法」。
顱外磁刺激術 改善中風後遺症
蔡泊意說明,由於左右兩側的大腦會互相競爭,健康側的大腦受損後,極容易過度活化,反而會阻礙患側功能的恢復。「神經調控新方法就是調整腦部活性,抑制過度活化的區域,刺激剩餘的腦迴路得到重建,開啟新的連結,達到功能的恢復。」
「顱外磁刺激的磁頭,其實和核磁共振很像,會散發出磁場。」她指出,因不用開刀,也非侵入性手術,相對安全。這可以幫助患者復健動作功能,幫助癱瘓的病患增加手部、下肢的力量,也可以改善語言,以及認知、感覺能力、吞嚥等。
三度中風幾成植物人 努力復健竟可練習走路
案例中的王先生,三度中風幾乎成為植物人,歷經腦部手術,呈現四肢癱瘓,無法言語,意識模糊,終日臥床達七個月之久。但醫師團隊和家屬都不願放棄,利用影像醫學,結合藥物及復健,包括腦壓、藥物調整、肺部復健拔除氣切管、張力控制、肌力訓練以及整合復健療法,加上王太太鼓勵,終於恢復說話能力,且上肢開始有動作。
在影片中,王先生經由不斷復健,他扶著欄杆一步一步緩慢前進,努力練習走路,對自己的進步顯得興奮不已。
復健永遠不嫌晚 醫籲患者不要放棄
蔡泊意說,中風後二個月至兩年間,都可以嘗試用顱外磁刺激術改善,使患側手握力、執行動作、關節活動範圍增加,日常生活依賴程度減少等。療程約二十至三十次,每次3-10分鐘,改善程度可達30%-70%,反應率約70%。
北榮復健醫學部主任周正亮更強調,高速顱外磁刺激術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一定要經專業的醫療團隊評估,且須有正確的復健觀念及療程,「過度痙攣者應先藥物控制,或施打肉毒桿菌控制張力搭配;合併情緒沮喪、憂鬱患者,復健動力恐不佳,也要藥物或心理復健療程。」但重點是,病人只要持之以恆做復健,永遠不嫌晚,磁刺激術只是輔助,不努力復健也不會有良好效果。
【延伸閱讀】3個孩子的媽勇抗乳癌復發 CDK4/6助攻療效顯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0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