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炎炎夏日,天氣悶熱潮濕,為細菌適合生長時節,食物保存不易,一不小心可能會發生食品中毒事件,出現腹部絞痛、上吐下瀉、虛弱甚至頭痛及發燒等症狀。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提供小撇步,呼籲「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澈底加熱」等,讓民眾可以安全享用美食,避免食品中毒發生。
高溫潮溼環境細菌易生長 五至九月高峰期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民國70年至107年食品中毒發生狀況資料,常見食品中毒的三個地方分別為營業場所、學校與自宅,而最常發生食品中毒案件的月份為5月至9月,且台灣高溫且潮濕的環境最適合各種微生物生長,若食品烹調及保存不當,就易發生食品中毒事件。
最常見引起食品中毒的病因物質,包括了細菌(如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病毒(如諾羅病毒等)、天然毒素(如河豚毒素、麻痺性貝毒素、黴菌毒素等)與化學物質(如農藥、重金屬等)。
預防食品中毒五原則 注意食物保存方式
陳佳祺營養師表示,想要預防食物中毒,食材購買後應儘速放入冰箱中冷凍或冷藏,購買食材不過量,避免冰箱儲存過多食品,導致冰箱冷卻效果不足而微生物滋長;料理食品前後應澈底洗淨雙手,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餐點烹煮不過量,若未食用完畢,應適當熱藏大於60℃、冷藏小於7℃,復熱應確保中心溫度大於75℃,減少微生物滋生而造成食物腐敗。
購買外食應選擇環境衛生優良且值得信賴的商家,並當餐食用、隔餐勿食。謹記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澈底加熱」等,以預防食品中毒事件發生。
【延伸閱讀】揮別流產夢魘 中醫克服「免疫系統不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4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