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發脾氣?難怪孩子不聽話

生活新聞 | | 觀看數:0
管教孩子=發脾氣?難怪孩子不聽話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對孩子我挺嚴格的,孩子只要一犯錯,我就會嚴厲的批評他,有時我還會打罵。可是為什麼孩子就是一如既往的調皮呢?

家長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只有自己生氣了,才去管教孩子,氣頭過了,也就「放孩子一馬」了。這麼做,會讓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非常情緒化,孩子得到的資訊是「要小心爸爸媽媽生氣,只要他們不生氣就好」。久而久之,孩子的行為導向就會變成看家長的脾氣行事。孩子去判定事情能不能做,怎麼做才得當的標準就發生了偏差。進一步來說,孩子的是非觀養成會受到阻礙,難以做到真正的遵守規則。

表姑家的孩子多多很聰明,學習能力很強。但讓表姑特別頭疼的是,多多常會毫無徵兆的闖禍,特別是在表姑不注意他的時候。表姑痛下決心要糾正多多的惡習,但成效微乎其微,多多只有在她大發雷霆的時候才會收斂,表姑不發火了,多多也就返本還原了。這樣就是典型的「管教孩子=發脾氣」。

HBFV04

當家長發火時,孩子關注更多的是自己被父母責罵所帶來的擔心和害怕。在這種負面情緒的籠罩下,孩子自然不會將注意力放在事情上,而是想如何儘快逃離父母的情緒暴力。看上去家長費力的教育了一通,實則孩子什麼都沒有聽進去,全部變成耳邊風。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轉變觀念,從「管教孩子=發脾氣」的模式中跳出來,把「震住孩子」變成「引導孩子」。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想發火是再正常不過的。但家長要區分好「教育」和「宣洩」之間的差別。你是想教育孩子讓他改變,還是想讓自己舒服呢?如果是前者,家長就需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去與孩子溝通,讓理性主導自己的教育行為。

在教育孩子時,要明確的告訴孩子,他錯在哪裡,正確的做法是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除此以外,家長還需要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後果,如果行為惡劣,可以採取一定的懲戒。這個過程是為了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他深切明白錯誤說帶來的後果。之後遇到類似的場景時,孩子就能從心底裡拒絕誘惑,減少犯錯。

如果你是愛發火的爸媽,也不要太沮喪和苛責自己。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家長二次成長的過程。陪伴孩子長大的路途中,家長不僅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也要能接受自己的不成熟。能正確、客觀的看待和反省與孩子相處的種種,這更加重要。與孩子一同進步,不隨便對孩子發火,合理控制情緒,這不僅有利於孩子,對家長來說也是極為珍貴的人生智慧。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9-11-11 01:15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