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的一定是精華嗎?

地方新聞 | | 觀看數:0
濃縮的一定是精華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陝紅宇

“濃縮的都是精華”這句在耳邊不停被人念叨的話,尤其在評論一個不起眼的人卻突然做成一件大事時,屢試不爽。它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會讓人不加思索的引用與傳播,生生不息。不過,如果我們轉換思路,將這句話變成疑問句“濃縮的都是精華嗎”,就會發現這句諺語問題頗多。

濃縮的過程是指將一些東西變得更密更緊緻,在更小的空間容納更多的物質,但物質本身是有好壞之分的,它才是第一決定濃縮出來的東西到底是精華還是糟粕。假如我們是將一大包垃圾濃縮成一小袋垃圾,那濃縮的結果依舊是垃圾之物。但如果將垃圾換成其它有用的東西,如食物、工業原材料等等,那出來的結果就是精華之物,濃縮在這裡只是一個過程,並不涉及好壞,所以從濃縮這個涉及過程的詞推導出精華之物並不必然成立。

hupa09

不過,如果我們將精華的範圍擴大,不局限於“精華之物”,那麼這句話仍有其價值所在。從濃縮自身而言可以說濃縮的就是精華,這是指濃縮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精華,它與最初的物的性質無關。例如,製作一塊壓縮餅乾,我們需要知道可以製成壓縮餅乾的原理,有相匹配的機器設備等等。找原理、製造機器的過程中必然積聚著各路科學家,各種能工巧匠的思想精華,在壓縮(濃縮)的過程中展現的就是人類的精華本身。從過程性的角度而言,濃縮的就是精華。

另外,從濃縮到舒展開來的過程也正是在釋放精華。正如,吃一塊壓縮餅乾口感很差,但當壓縮餅乾的營養被各種蛋白質分解開來,並瘋狂搬運進入狂歡的時候,那就是精華本身。這些狂熱分解的過程中蘊含著造物主的無窮智慧,是一種有序的運轉模式,是一種人類暫時無法企及並知曉的東西,這是一種精華。

還有從濃縮的基礎思想中延展出多條思想小徑那也是精華的展現。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孔子提出“仁”,孟子在此基礎上提出四端說與性善論,荀子與孟子針鋒相對提出性惡論,董仲舒把孔子提升到神的地位,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理念,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新儒學。他們都在孔子的基礎上開枝散葉,最終形成各自的儒家理念。可以說,孔子的思想本身就是濃縮著的精華,他的弟子們從他的思想出發,走向各種可能性的過程也是一種精華釋放的過程。

最後更新時間:2020-02-12 10:30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