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誰,都可能有「進入照護機構」的時候?如何與失智家人相處?

社會新聞 | | 觀看數:0
無論是誰,都可能有「進入照護機構」的時候?如何與失智家人相處?

無論是誰都可能有「進入照護機構」的時候

只要提到「讓失智症患者住進機構」,往往會出現「好可憐」或者「沒辦法做出這樣的事」之類的意見。雖然我無法全面否定這樣的想法,不過希望各位明白,有關失智症的照護,有些時候並沒有辦法兼顧人情與世間的道理。

從這層意義來看,無論是採取哪一種照護方法,都可能面對「必須進入機構的時候」。次郎先生的案例就是如此,接下來所舉的案例,也可說是「那個時機」到來了。

995059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說:有關失智症的照護,有些時候並沒有辦法兼顧人情與世間的道理。

 

這一個家族是由媳婦負責照顧患有失智症的婆婆。某一天,媳婦兼差回家後,發現家中到處散落著羽毛,而且飄蕩著一股濃烈的便溺臭味。到底是發生什麼事呢?

原來是失智症的婆婆撕破羽絨被,並且玩弄自己的排泄物後,又把那些東西搞得滿屋子都是。她的婆婆三不五時就會做出這樣的行為,使得家屬頻頻善後,逐漸地大家都感到心力交瘁。

排泄物和灰塵一起散布在空氣中,對患者本人當然不好,對家屬來說也是有害的環境,一個不小心甚至可能會引發傳染病。這已經超越由家屬在自家照護所能夠應付的等級。

如果是無論對誰來說都會衍生出非常惡劣的情況時,我認為應該趁負責照護的家屬喪失活下去的力氣之前,考慮使用照護機構的服務,而相關專業人員也應該提出這樣的建議會比較好。

 

超出能力負擔時,覺得「這樣就好」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要介紹的也是經判斷屬於「應該使用照護機構」的案例。

早苗女士(85歲)以前是民謠老師,現在一個人獨居。我用「擔任唱民謠的志工」這個名義,邀請她來到我所任職的照護中心。她來唱民謠時,每當得到喝采,看起來總是容光煥發。然而在家裡,儘管早晚都有照護幫手在,但她仍然會一出門就回不了家,或者忘記自己有使用過爐火等。

如果再這樣放任她獨居下去,實在太危險,但是,她沒有任何一位家屬或親戚具備照顧她的經濟能力與照護能力。所以希望趁她還保有許多「自我特色」時,能夠將她引介到安心的場所。我認為「現在還來得及」,於是便幫她尋找了團體式照護機構。

我對她本人先以「我們現在建造了一間新的住宿機構。」做為開場白,然後說「希望您能來唱民謠招待客人,請住進來幫我們。」

在經過她本人首肯之後,又加上一句:「雖然說住宿機構那邊希望您可以盡量待在那裡,不過請一定要回來唷。」藉由向患者強調「有可以回來的地方」,讓她不用擔心是否會被帶到奇怪的地方,降低患者的不安感。

另一方面,我有事先向團體照護機構知會我和早苗女士談論過的條件,特別強調希望照護機構能夠把她當作「唱民謠的老師」來對待。此外,團體照護機構必須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努力地讓早苗女士「住久生情」才行。

所幸,她似乎在團體照護機構得到很好的照顧。早苗女士入住將近兩個月時,我去探望她,雖然她看起來好像完全忘記我是誰,仍然對我說:「要吃晚餐了。」然後替我盛一盤剛煮好的咖哩,並且說:「和大家一起生活很開心。」

當我們在照護親人時,一定會伴隨著猶豫和後悔。像是在把他們送進住宿型照護機構之前,會猶豫「這麼做到底好不好」,或者之後因為「其實也可以在家裡照顧」而感到後悔。就算是案例中的早苗女士的家屬,在我建議他們將她送進團體照護機構時也是猶豫萬分。

不過,我們必須要在某種程度上,說服自己「這樣就好」,然後放手。如果因為勉強在家照護,而不慎引起事故,甚至連家屬也累倒的話,才是會留下「莫大的後悔」。

995060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圖說:我們必須要在某種程度上,說服自己「這樣就好」,然後放手。

 

照護者,特別是最親近的家人,若是能打從心底認為「已經足夠了」,那表示已經做出最大的努力,不需再有自責的情緒。當我們因為做了某項選擇,而停留在「小後悔」的程度時,必須學習轉換想法。

 

無法解決的事就交給「時間」解答

接下來,仍是要談論照護機構。因為照護機構並不是當你想進去時就能馬上進去的地方,所以,在家裡負責照護的家屬,就容易陷入「怎麼做都沒用」的困境,有時候會覺得做什麼都不順利。

這個時候,就交給「時間」處理吧,時間就是解藥。非常困擾或者找不到答案的時候,不要拚命也不要慌,只要冷靜下來,意外地解答就會自然而然浮現。

我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也使用過這樣的方法。這項特效藥發揮效用的「等待時間」不太一致,有時候只要一、兩天,有時候要等到一週,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可是,過了那段時間以後,一找到解答,就會不禁說出:「找到了!」、「就是這樣!」不可思議地有種受到上天眷顧的感受。

995061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圖說:非常困擾或者找不到答案的時候,只要冷靜下來,意外地解答就會自然而然浮現。。

 

我曾經把這樣的方法,告訴一位自己單獨照顧患有失智症公公的女性。當時她在照護上遇到一些困難,看起來似乎陷入了瓶頸。一個月之後,她打電話通知我:「我公公住進照護機構了。」據說是一間剛落成的老人之家,因為入住的人很少,所以價格很便宜。她對我說出一些心裡話後,用很篤定的語氣告訴我:「答案真的自己出現了耶。」

有一句日文的諺語是「耐心等就會風平浪靜(待てば海路の日和あり)」,對我來說,「時間」這項特效藥正是最有效果且最熟悉的驗證。雖然沒有可以治療照護疲勞的特效藥,但只要想著「交給時間處理」並靜靜地等候,或許在獲得解答之前就可以平靜下來,得到放鬆也說不定。而且這樣的想法不僅適用在猶豫要不要使用照護機構的時候,當感到痛苦時也請務必試試看。

 

大家一起面對失智症家庭

每次提到照護,大家往往就會陷入「要在家照顧還是送進照護機構」這兩種選項的思考中。在這樣的思考背後,散發出幾分事不關己的感覺,因為不論是家人顧還是交給專業人員顧,反正不是自己家裡的事。但是,這樣真的好嗎?

失智症,已經不是一件事不關己,可以「隔岸觀火」的事了。接下來我們必須面臨高齡社會的時代,失智症可能發生在任何家庭,因此必須靠大家共同協助,一起與疾病患者相處才行。

995062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圖說: 失智症平均每3秒就多1人!失智症可能發生在任何家庭。

 

有一位正治先生(85歲),以前擔任町內會長(相當於台灣的鄰里長),本業是經營腳踏車店。他的妻子已經過世,兒子則住在很遠的地方。我用「想帶老年人去賞花,希望可以請會長您幫忙」這個藉口,拜託他來到我所任職的日間照護中心。

然而,正治先生就算來到照護中心也靜不下來,積極地想做些事情。當他說:「我不能在這裡混水摸魚,客人要來了。」我就會運用減法運算的技巧,對他說:「那麼,我們派車送您回去。」並送茶給他,暫時引開他的注意。可是過沒多久,他又會嚷嚷著「要回家。」如果想要強留住他,最後他就會暴怒。

為了能讓他願意待在日間照護中心,我盡可能地找出各種能夠讓正治先生信服的方法,可是,不管怎麼樣都無法使他接受。

「不能離開家裡」是正治先生的基本準則。因此,只好放棄日間照護中心的服務,改成申請居家幫手。並請居家幫手假裝成腳踏車店的客人,前去確認正治先生的安全;而居家幫手不在的時候,就麻煩鄰居或志工去看望他。

我也曾經去拜訪過他,見面時會對他說:「好久不見。」如果他回應:「你是哪位啊?」就回答:「我的父母之前曾受到您的照顧,他們希望我若是有機會遇到會長的話,能順道來看看您過得好不好。」如此一來,他就會開心地和我聊上20分鐘。像這樣,每次拜訪的時候都裝成町內會的朋友去看他,也是利用遺忘特性的減法運算,每次正治先生都會說聲「喔!」並展開笑容。

儘管不能使用日間照護中心的服務,但由於居家幫手與街坊鄰居的協助,不但可以減輕各自的負擔,還能夠確認正治先生的安全,家人也安心。這便是個地方互助成功的案例。

 

995063

本文摘自《面對失智者的零距離溝通術:第一本專為照護失智症所寫的減法話術!(安心長照必備‧全新封面版)

作者:右馬埜節子

出版社:蘋果屋

出版社:蘋果屋

最後更新時間:2020-02-12 12:00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