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市場將成台廠新契機

生活新聞 | | 觀看數:0
中國醫藥市場將成台廠新契機

撰文:蕭非凡

看過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人,一定對中國昂貴到難以負擔的「專利藥」,以及缺乏合格平價替代藥物而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電影的時代背景是80年代,但時至今日,這樣的情況在中國並未完全排除。

不光是藥物,包括醫材、保健食品等也一直存在相似的問題,最大的原因在於中國生技業的發展高度依賴政策規範,因此,中國生技產業的突破僅僅是近幾年的事。

近年來,中國政策規範的調整逐漸加速,2017年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原CFDA)發布《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品種分類指導意見》,讓「學名藥」有了審查與評價的基準。同年,為了遏制「透過微電商販售健康食品」之亂象,再祭出《總局關於新保健食品註冊執行資訊系統上線運行的通告》,2019年10月再推出《化學藥品注射劑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預期不久的將來會再推出一致性評價規範。

中國醫改除了政策規範之外,對於合格醫藥品的審批時程改革亦顯得重要。從「44號文件」簡化程序、加速創新藥審批,到「50號文件」從寬認定境外新藥的臨床數據,預期上市時間至少可以加快2年,2018年完全執行按規定時限審批(編按:意指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審核)。

在NMPA的加速改革下,中國生技業已經出現展翅飛翔的動能。以新藥為例,根據勤業眾信統計,2018年NMPA核准了51項,2019年則達到128項,堪稱進入黃金十年。

相較於中國生技業的蓬勃,台灣的生技指數卻在股市高檔時還趴在地上。台灣上市櫃生技股不是不好,而是歷經幾回的投機炒作與不當政策後,市場信心崩盤所致,再加上評價偏貴,因此,如果要挽救頹勢,首要就是合理評價,其次是發掘市場出口,而筆者認為,中國市場就是一大契機,因為,中國已經是全球第2大的醫藥品市場。

筆者認為,藥廠申請NMPA藥證,在程序與文件上絕對不會比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複雜,一旦通過審批,所面臨的國內競爭可望比美國和緩,而且市場地緣與性質相近,若是「學名藥」或「生物相似藥」甚至能避開原廠的纏訟,最重要的是,中國仍然有不少未被滿足的市場,而台廠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也可以結合中國資金進行策略合作。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台灣生技廠在中國有所斬獲,或是未來能取得商機。例如晟德(4123)旗下的澳優是中國最大配方羊奶粉品牌,市占率62%,連續3年獲利成長逾5成,表現優於中國品牌。

晟德旗下的豐華(6553)則是以益生菌占有中國市場一席之地;同屬於保健食品的生展(8279),分別替雲南白藥與Weider代工,後者是進軍中國的Costco協力廠商,中國保健食品商機仍然被看好。

學名藥廠的南光(1752)、生達(1720)、瑩碩生技(6677)等,都已經在中國布局多時,尤以針劑大廠南光將會是針劑一致性評價的受惠者。另外,晟德與中國一品紅共同合資企業,將專攻極度缺乏的兒童專用藥市場,而其旗下的東曜藥業也有抗癌學名藥即將在中國完成3期臨床。

新藥公司也積極在中國申請藥證,例如:太景*-KY(4157)的抗生素注射劑。另外,已經簽訂授權未來可望賺取簽約金與里程金(階段性授權金),例如:順藥(6535)的長效型止痛劑;寶齡富錦(1760)的腎臟病藥也在中國進入3期臨床試驗。

隱形眼鏡向來為台廠的強項,金可-KY(8406)旗下的海昌眼鏡,在中國早有深厚的基礎,占有25%的市場份額,未來隱形眼鏡的市場滲透率仍然看升。

2018年,中國爆發「黑心疫苗事件」,如同毒奶粉事件的翻版,中國人民開始不信任本土的疫苗,形成極大的市場空缺,其中,流感疫苗的季節性施打率仍然遠遠落後全球平均水準,尤其被看好。目前國光生(4142)的流感疫苗已經進軍中國市場,只是現有產能不足,必須等2021年新產能開出,才會見到明顯貢獻。

總之,台廠開發市場時不必捨近求遠,若能搭上中國生技業成長的順風車,必然帶來業績的挹注,從而提升至合理的股價評價,扭轉當前生技類股疲弱的走勢,甚至再創生技股的榮景。(本文作者為中華金融人員暨投資人協會講師)

【延伸閱讀】

▶ 點兵25檔營收高成長股,其中這間「疫苗廠」年成長逾25倍!

▶ 跟著成長股投資之父挑好股,股利收益增加222%!

 

1004847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Smart財經好讀》;歡迎按讚加入粉絲行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後更新時間:2020-03-12 11:15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