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魏孫鴻
當臉書上的醫師同學、朋友一股腦地對衛福部「醫材自付額設上限」的政策大表不滿時,可以想像這樣的政策定然不會如責任機關規劃的那般照章走下去。
國內某些醫材比國外貴是事實,但血汗醫護的存在野是事實。同樣的,藥品與醫療器材價格長期不透明,以及醫病間嚴重的資訊落差也是事實。當然,在健保系統之下以壓低價格的手段去彌補財務漏洞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更是早已發生的現實。
這些,當然都是以「廉價」、「高CP值」的健保制度自豪的我們,全體必須面對的問題。衛福部有心去處理,當然應該給予肯定。但,這樣的面對,卻不能說沒有問題。首先,就如很多醫療人員感受到的,是時機點的詭異。醫療人員這小半年來都在抗疫第一線拼命,好不容易國境之內的疫情到了可以逐步解封之時刻,大家還沒緩過氣來,健保署就這樣出手。醫護的工錢沒漲、醫材的價格卻不能多,這種配套付之闕如的搞法,難怪人家不爽。其次,過程當中也顯然不是充分溝通的狀態,所以這就等同給人一記悶棍,打得人措手不及,疼到點上了自然氣到極點。
圖片取自:( 衛生福利部 )
可,我們卻必須說,醫療群體的心聲那真是高價值了。且不說在咱們這醫生的地位極高,關鍵是在醫界偏綠。相較於能源政策,各方知識界大老都對蔡總統有所建言,連公投的結果都不同意她的政策路線了,可對她而言那都是馬耳東風,全充大家放屁。可,醫界一怒、喊要退讚,她馬上用臉書下指導棋,這這政策立刻「暫緩」。即便對於蔡政權、民進黨的雙標見怪不怪,但這樣巨大的差異還真是令人難以忽視。
除此之外,有個問題點提到的人少,醫生更不會著眼於斯,但那卻與「病方」有更為密切的關係。自付額者,對於沒有保險者而言,那真是自掏腰包了。但對於投保了商業醫療險的病患,自付額其實是保險公司最終得去面對的問題。那麼,一旦這方面有了天花板,誰得利?無疑的就是保險公司。而套著另一個問題,就是高房價。保險公司可是房地產產業鍊中重要的投資人,當這個天花板替他們省下大量的銀兩後,錢不流向土地、房產,那才奇怪。而臺灣的房價跟國外比,要說低就是笑話了,這個在野時一直拿居住正義當大旗的政府怎麼也不定個上限來嘉惠一下我們這些死老百姓?
一直以為,我們的健保制度要真正可長可久還要一直好下去,本質上就該改變保障的思維。「保大不保小、保重不保輕」,或許是會個解法。對於小病、小患與小傷,讓民眾自費,讓大家養成自己照顧自己基本健康的概念與習慣,用以杜絕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而針對真正弱勢者,則回到社會福利的角度,在醫療費甕上予以減免。而至於重大傷病,民眾得以健保獲致妥善的醫療照顧,若要升級那就有賴自己參與商業醫療保險。目前從感冒保到癌症、從牙疼保到換腎的作法,外加堵不上浪費的漏洞,除了漲保費、壓成本之外,別無應對之路。可這些作法,受害的其實都是倒楣的一般人民。無論是保費自付額度不斷攀升又或是藥品、醫材因給付規定而逼迫好貨離臺,甚或是保險公司少陪多賺爽炒地皮,老百姓不過都是犧牲,政府才不想跟咱們好好溝通呢!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