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腸癌世界第一!便便出現「4症狀」千萬別輕忽:息肉不切恐癌變

記者: 每日健康
健康 | | 觀看數:0
台灣大腸癌世界第一!便便出現「4症狀」千萬別輕忽:息肉不切恐癌變

你知道嗎?台灣的大腸癌發生率竟是世界之冠!前陣子網民紛紛在熱議「是什麼因素導致台灣大腸癌發生機率這麼高?」多數人認為跟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有關,對此專家指出,誘發大腸癌的原因包括平日飲食愛高油高鹽、高纖食物吃太少、少運動、內臟脂肪堆積、以及排便不規律等;所幸腸癌是可以透過改善生活習慣來預防、或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治療。

▲ 台灣的大腸癌發生率竟是世界之冠!(圖/Shutterstock)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分子暨生物學系教授蔡英傑在臉書粉專《蔡英傑教授》指出,腸癌常被稱為「安靜的致命殺手」,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通常在被發現時已經轉移,導致其5年存活率降到10%以下。

 

蔡英傑教授 授權提供

▲ 醫師提醒便便出現「4症狀」千萬別輕忽(圖/蔡英傑教授 授權提供 )

所幸腸癌是可以預防的,並且是可以早日發現治療的癌症之一。多數的腸癌屬於「高分化性腺癌」,生長慢,不太會轉移,大多由大腸息肉經過長達510年的時間,慢慢癌化而形成,只要能早期發現並將息肉切除,即可降低癌化的機率。

另一方面,腸癌是少數可經由「改善生活習慣就能有效預防的癌症之一。蔡英傑建議民眾,日常所攝取的飲食應避免高脂高鹽、並且多攝取益生菌和高纖食品;適度運動、勿過量飲酒、注意排便等等,只要恆心執行這些非常基本的養生之道,絕對可以有效預防腸癌。

觀察便便4症狀

蔡英傑表示自己常常提醒民眾「多觀察自己的大便」,上完廁所後別急著沖水,要查看大便的顏色、型態、味道,還有排便的感覺,藉此了解自己的腸道健康狀況。

他說明,每次大便後要特別注意以下幾種症狀,若出現就要提高警覺,懷疑是否腸癌初期:

  1. 便中有血或黏液;
  2. 排便習慣改變;
  3. 大便型狀改變;
  4. 長期腹部不適等。

定期做腸道健檢

國民健康署補助 5074歲的民眾,每 2年可免費做一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如果結果呈陽性,必須立刻去做大腸鏡檢查。

蔡英傑建議,一般人 50 歲以上就應該去做第一次大腸鏡檢,如果是有家族病史,應該提前到40歲就去檢查。一般建議每5年做一次鏡檢,但蔡英傑表示自己會儘量每3年做一次鏡檢。

文中蔡英傑特別強調目前腸癌已有年輕化的趨勢,40歲和50歲的建議都只是參考,就比如他剛過30歲的女兒去做了第一次鏡檢,居然發現有好幾個息肉。

補充益生菌

蔡英傑表示,補充益生菌對預防腸癌和預後復發有所幫助,近年來也有更多論文開始討論益生菌不僅可以提升傳統治療效果,也有效降低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

不過他強調,益生菌是長期照護腸道的保健品,並非立即見效,因此提醒大家平時就要注意補充,不能臨時抱佛腳。

本文經 蔡英傑教授 臉書粉專《蔡英傑教授》授權報導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23-02-22 19:23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