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一名五旬男子許先生,在睡夢中突感不適後即時失去意識,經送醫急救後才驚覺已經心臟驟停長達40分鐘。但藉由輔仁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輔大醫院)醫護團隊的持續努力,他不僅成功重獲新生,甚至在出院前已達到七成的生活自理能力,讓所有參與治療的醫護人員直呼不可思議。
▲ 醫療團隊與病患許先生(右5)及家屬合影(圖/輔大醫院提供,下同)
許先生在家人發現他突然無意識時,立即呼叫救護車。當救護人員抵達現場後,立即確定許先生已經進入心跳停止狀態(OHCA),並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CPR)及使用自動體外去顫器(AED)。在送達輔大醫院急診室時,他仍然維持在OHCA狀態,情況看似並不樂觀。然而,在醫護團隊持續進行CPR約40分鐘後,許先生的心跳奇蹟般地恢復穩定。
儘管許先生的心跳已恢復穩定,但醫護團隊仍面臨著許多的治療挑戰。許先生被送到加護病房後,呈現出嚴重的心因性休克和重度昏迷的狀態。在醫療團隊的評估後,由重症醫學科的張誌恆醫師向家屬建議進行「目標溫度控制治療」,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低溫療法,透過將許先生的體溫控制在32-34℃,比正常體溫略低,以降低代謝速度,有效保護腦部及其他器官功能。
▲ 重症醫學科張誌恆醫師介紹低溫療法。
接下來的醫療過程,醫療團隊透過調閱AED的紀錄,研判出許先生可能是心肌梗塞。心臟內科的林重佑醫師隨後接手,病患在接受目標溫度控制的治療的同時進行緊急心導管檢查。透過緊急心導管手術,成功打通狹窄的血管並置放支架,讓許先生的狀況有了大幅度的改善,術後不久便逐漸恢復意識。
此外,醫療團隊也在此次手術中為許先生做了體內去顫器植入術,進一步避免他未來再次發生猝死的風險。至今,許先生的回診狀況良好,醫院也將持續追蹤他的康復情況。
張誌恆醫師指出,心跳停止的患者,在心跳恢復後的存活率不到20%,而能完全清醒的比例僅有5%到8%。但如果能夠透過目標溫度控制治療,就有可能保護患者的腦細胞,大幅提高心跳停止後的存活率。
▲ 心臟內科林重佑醫師講解患者許先生的情形,與醫療團隊提供的治療方案。
輔大醫院在目標體溫控制及心導管技術的表現都十分亮眼,這項技術服務量能持續提升,近年來也積極發展出與重症照護相關的技術。輔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偉倫醫師更是期許該院能成為新北地區重症病人加護醫療的特色中心。
同時,劉偉倫醫師表示,健保署預計在7月起將給付低溫療法用於難治型顱內高壓的患者,他期待這項技術能夠造福更多有需要的人,讓更多的生命得以被奇蹟般地拯救回來。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