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94巷近日傳出因施工引發塌陷,連帶至少六棟民宅受損,其中一棟公寓更是「一樓變為地下室」、直接傾塌下陷,由於不排除坍陷範圍有擴大可能,目前已安置周邊329位居民。根據專家分析,該地原為基隆河舊河道,雖未被劃分為土壤液化高危險區,但基地底部仍存在超級軟弱土層,尤其在地震或強烈擾動下,土壤可能損失支撐結構物的能力,且除了台北市外,另還有9縣市地處液化潛勢區的高危險區,專家也呼籲建物應當特別當心。
▲大直建案施工不慎,造成一旁民宅塌陷。(圖/翻攝自王鴻薇臉書)
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資料顯示,全台灣共10縣市正位於高潛勢區中,包括: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宜蘭縣、台南市、屏東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以及面積有53.15%範圍處在高潛勢區、危險程度最為嚴重的嘉義縣,因此專家建議這些地區的建物應提高警覺,並確保適當監控與檢查。
而中央地質調查所調查的地質「土壤液化潛勢區」主要分為高、中、低,但僅代表可能發生液化現象的嚴重程度的高低,並不代表地震時一定會發生土壤液化現象,土壤液化高潛勢區,大多以沿海平原、古砂丘及河道分布範圍有較高的土壤液化潛勢。
結構技師戴雲發解釋,「土壤液化」是指排列鬆散且有孔隙的砂質土壤且地下水位很高時,若受到強震搖動後,導致空隙內水壓升高,減少砂粒間的結合力;土壤液化發生時,砂與水混合成為泥漿般的液體化行為,會使土壤喪失或削弱其支撐結構物的承載能力。
▲全台液化潛勢區。(圖/翻攝自中央地質調查所網站)
戴雲發指出,921大地震前,台灣建築法規不夠完善,建物安全也在當時發生憾事後才引起社會與政府關注,儘管如今法規已逐漸完善,但目前台灣危老、都更速度仍遠不及屋齡持續攀升,「所以一定要特別留意建物安全。」
此外,依內政部之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建築物基礎構造設計規範,若經專業技師進行鑽探調查,並視地層特性、建物型式、地層可能液化程度等條件評估,是可經由地盤改良等方法或建築物基礎結構之加深加強,來減少土壤液化可能導致的災害風險。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