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趨緩,暑假出國旅遊再度成為國人的熱門選擇。在享受異國風情的同時,許多人也會順便在當地藥粧店採購商品。然而,購買的產品中若有醫療器材,就必須注意相關的輸入規定。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提醒,避免因為不了解規定而觸法,影響旅遊的愉快心情。
▲ 許多人在出遊的時候於藥妝店採購商品,食藥署提醒相關管制規定,請民眾切勿觸法。(示意圖/Shutterstock)
根據特定醫療器材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第6條第4項規定,旅客可以攜帶或郵寄方式輸入專供個人自用的醫療器材。但必須符合以下的品項及數量上限,且半年只能輸入一次:
- OK繃:合計不超過60個(片)。
- 液體OK繃:合計不超過4條(罐、瓶、支)。
- 醫用棉棒:合計不超過200支。
- 衛生套:合計不超過60個。
- 衛生棉條:合計不超過120個。
- 日拋隱形眼鏡:單一度數60片,每人以單一品牌及二種不同度數為限。
- 矯正鏡片:合計不超過1副。
- 醫用口罩:合計不超過250個(片)。
▲ 旅客攜帶或郵寄方式輸入專供個人自用的醫療器材之數量上限。(圖/食藥署提供)
然而,即使符合上述規定的醫療器材,也有一些注意事項。有些人會將購買過多的產品上網販售,但這樣的行為其實是違法的。食藥署提醒,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的個人自用醫療器材,只能供個人使用。若有販售、轉讓或轉供他用的行為,將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第35條第2項供售限制規定,最重可處新台幣一百萬元罰鍰。
食藥署對國內醫療器材進行全生命週期管理,包括上市前審查、上市後監視、製造廠品質系統查核等,以確保民眾使用醫療器材的健康與安全。雖然為了便民,食藥署有便捷通關的規定與措施,但民眾自行由國外攜帶或郵寄輸入的醫療器材,產品售後服務沒有保障,產品使用的安全性及效能也需要自行負責。因此,食藥署建議,如有使用醫療器材需求,應選用國內領有許可證或登錄字號的產品,才能確保使用的安全與效能。詳情可上食藥署官網「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查詢。
▲ 食藥署提醒,購入自用醫療器材不得轉售。(圖/食藥署提供)
總結,出國旅遊購買醫療器材時,除了要注意產品的品質與效能,也要遵守相關的輸入規定,才能確保旅遊的愉快與安心。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