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面板業好日子只剩一年│理財周刊

記者: 理財周刊
財經資訊 | | 觀看數:0
專家警告:面板業好日子只剩一年│理財周刊

搭上大尺寸風潮,加上製造能力、產品布局多元化,友達、群創第三季獲利衝高。然而專家卻警告,面板業的好日子,只有一年!

文.梁少珊  攝影.鄭暐琪

面板雙虎啟動擴產,第三季淨利率都高於拿下蘋果(Apple)訂單的韓廠LGD,友達(2409)獲利率還躍居全球面板業第一,群創(3481)的負債比更下降到44%,是金融海嘯以來新低點。過去供需失衡的面板台廠,傳來回春好消息,但同時令人好奇,反轉的契機是什麼?而這次的好日子,又能維持多久?

76027

大尺寸、多元化 Q3雙虎翻身

面板台廠去年開始反轉,擺脫連年大虧的噩運,主因是大尺寸電視面板的需求量增加了。另外,台廠也展現了靈活特質,得以在韓國和中國大陸面板廠之間,殺出血路。

研調機構集邦光電事業處WitsView資深研究協理邱宇彬認為,由於今年四十、五十吋大尺寸電視價格變便宜,因此提高需求量利於消化產能。

大尺寸成為主流外,台灣面板廠也展現靈活的特質。相較於大陸,台廠擁有不同世代的面板廠,可製造多元化產品。邱宇彬說:「大陸多數是八.五代廠,能切割的尺寸很有限。」

另外,一位不願具名的業界研發高層透露,靠著提升生產效率,也增加了產能。雙虎之中,友達去年因此擴增10%產能,今年又提升3%。

該名高層更分析友達的作戰策略,轉往高毛利產品發展以提高獲利,並藉此降低景氣循環的影響。以往明顯的拉貨潮,多出現在聖誕節銷售旺季和國際運動賽事期間。但現在友達的產品線,也往車用和大型廣告面板布局,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讓友達的獲利在全球面板業中稱王。

專家:供需平衡維持到2016

迎接喜訊同時,投資人也在問,這次的好日子能持續多久?邱宇彬和該名業界高層同時給了一個令人擔憂的答案:「一年。」

邱宇彬分析,面板業直到2016年,都能維持供需平衡格局,但是2016年後,如果研發成果沒有持續突破,並找到可賺錢的對應應用端,那就很可能再落入供需失衡的大混戰。邱宇彬警示說:「供給持續上升,但是需求不會跳躍成長,萬一趨緩,便逐漸形成死亡交叉點。」

台廠最要提防的是陸廠

面板業最嚴重的問題,便是供需失衡。金融海嘯時期,電視、螢幕、筆電的需求受到壓抑,同時大陸密集投資面板業,瘋狂擴產。當時又碰上韓元大貶,三星(Samsung)為首的韓廠報價一日三市,最終跌破台廠成本線,面板雙虎苦不堪言。

既然早經歷供需失衡的慘況,為什麼業界不願意私下「喬」一個,讓大家都能共生的平衡格局?邱宇彬解釋,從業內競合關係、國情態勢來看,大陸、韓國各有特殊考量,在多強並立的局面下,台灣彷彿孤兒,只能在夾縫中,靠著彈性調整產能,打游擊戰生存。

韓國兩大面板巨頭三星和樂金(LG),各自要讓品牌極大化,所以掌握後端零件,互不和對方合作。大陸以製造大國自許,雖然高階產品難與市場競爭,但靠著龐大內需,大陸廠商有本錢撐過市場低潮。反倒是韓國雙強,在關稅壁壘的限制下,還先低調地輸出低階技術給大陸。

而前文述及的研發高層還直說:「大陸沒技術,但非常有錢。資金可以買技術,到底是有錢的命長!」「大陸可以用鉅額資金,整併具備高階技術的國外廠商,台灣面板雙虎一直在陸商的『口袋名單』中。」「大陸面板業的最終目標,是要整合上、中、下游,並做到自給自足、不仰賴他國。等下一輪供需失調發生,便是大陸揮軍整併台廠的時刻。」

面板雙虎強打4K2K高階電視,特定大尺寸面板的市占和技術已經勝出韓國。三星今年第三季的全球大尺寸面板市占率19.8%,排名第三,群創市占20.4%,排名第二。

台廠需要嚴防的敵人,是大陸。明年底,大陸將有八座八.五代廠開出,同時持續以低廉的報價擾亂市場。面板雙虎風光一年,未來比氣長,還要靠研發和產能調節力。

雙虎發威!明年資本支出暴增

群創明年資本支出翻倍成長,董事長段行建表示,今年支出約190億元,明年提高到300~400億元。資金用以研發技術,並擴充現有的6代線和8.5代線產能,6代線月產能將擴充3~5萬片,8.5代線則預計擴充1~2萬片,計畫明年下半開出新產能。

友達也傳出好消息,總經理彭双浪指出,目前產能滿載,長期以來無法滿足客戶訂單需求,因此慎重考慮擴產。相關進度還在評估中,還沒有具體的結果。但董事會已通過213.62億元的專案預算,因應技術和產能優化,並調節、擴充新產能。大陸崑山第六代LTPS廠,還在跟大陸銀行商談籌資,估計後年下半投產。

面板雙虎股價已漲升波段,是否提前反映利多,不宜追高?

隨著供需漸趨平衡,面板台廠調高資本支出以擴充產能,雙虎股價皆自10月底低點漲升波段。然而,股價是否已提前表態,不應追高?

從短線來看,股價提前表態是市場對產業的情緒反應。至於是否已反映利多,是事後論調。如果現在看某個價格,並認定其為高點,那明年出現更高價位,現在的高點也成了相對低點。與其看短期的價位變化,倒不如換個角度,關注企業能否維持經營績效,並持續提供足夠的股利數字,關注中、長期面的表現。

※理財周刊742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猛印鈔票經濟卻好不了 通縮霧鎖全球
◎發行人語>理善大世界
◎產業追蹤>食安風暴後 食品股療傷止痛
◎市場風雲>日圓大貶 航空旅遊業樂透 飯店業老神在在
◎全球投資瞭望>明年美國強 看美元就知道!
◎理財我最大>穿戴式裝置+車用FPC正夯 廣和科技準備搶食大餅
◎量價領航>30xx修正近尾聲 後勢可期
◎多空大師吳金潮>選前觀望氣氛濃 賣方策略勝算高
◎台股捷報>23xx、崧騰及12xx各具優勢!
◎理財基測>全民理財基本股力測驗
◎權證精選>弱勢盤 短線持股勿過高

 

【原文刊載於《理財周刊》742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理財周刊》官方網站;《理財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5-02-05 13:16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