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腥聞》—飢渴豺狼的不道德成功故事

記者: shotbykat
名人娛樂 | | 觀看數:0
《獨家腥聞》—飢渴豺狼的不道德成功故事

文 / Kat

36542

Jake Gyllenhaal回來了。
這一次,他是竊賊Lou Bloom,在機緣之下,決心成為游移洛杉磯暗夜的犯案現場攝影師,在車禍、火災、命案發生的當下,透過攝影機拍下血腥的記錄畫面,轉手販賣給當地電視台監製Nina(Rene Russo),並在過程中聘用年輕小伙子Rick(Riz Ahmed),在出入每一晚,每一個案發現場的同時,利用他人的生死,獲取日漸巨大的收益。

無庸置疑,在角色刻劃上,Lou是古怪的、反社會的、孤僻的。儘管他對於社會的運作有乍似頭頭是道的見地,然而對於一個幾乎所有資訊皆於網上汲取,無論從正式教育以至人際關係擴展1的人來說,他對於現實的見地又有多少的可取價值?
正因如此,Lou的價值觀是hyper-real、larger than life的。他的世界井然有序,有體系,有階層,對於成功,他有準確且理想化的定義,然而他的處事原則既狹隘又巨大,科學卻無人性,攀爬社會階位的志願,終在他扭曲的人格造化下,成了崩壞的美國夢。

Lou算計的言辭,不曾眨過的雙眼,讓這名角色活生生是一名批著人皮的豺狼。
事實上,Gyllenhaal對於Lou的詮釋,亦正是受加州洛杉磯大量出沒的郊狼(coyote)而啟發靈感,這群夜幕低垂後才會出沒補獵的犬科動物,在Nightcrawler的世界中,是洛杉磯的地理符號,也是主角無情掠奪的動物面相。
Lou這個角色的吸引人之處,在於他的單一與偏執。在他挪動現場屍體以取得完美角度的同時,他在進行他認知裡的創作,完美他的作品,在為了高人一等的收益,畫龍點睛。這些血腥的影像記錄,充斥的並非普遍認定的美感,而是衝擊、毀滅、生命的臨界點;Lou是一名藝術家,但他的創作卻是難以入目的悚懼,無道德意識的殘酷。
可惜的是,電影給予我們的Lou,有著墨角色的輪廓,卻無更深一層的背景描繪。

36543

Nightcrawler的攝影風格是Neo-Noir的晦暗與冷冽。在攝影師Robert Elswit的鏡頭下,L.A.不是陽光燦爛的棕櫚樹天堂,與其,在綿長的午夜公路上,僅有月光的照射、稀疏的路燈、電線塔和高處空虛的巨型廣告看板。這是黑色的洛城,畫般的靜止、寂寥,而這寧靜,都與角色的動與亂形成了極大的反差:超速的鮮紅色Dodge Challenger SRT,不安的儀表板數據、警笛和警用收發器呼喚的十萬火急,在俐落的蒙太奇中,無任何喘息空間。如果說Lou是「社會的產物」(”product of our society”2),滿足人們對「腥聞」無盡欲求的供應商,在資本主義中擅用自己也利用他人的一枚螺絲,那麼Nightcrawler更可說是現代生活的明示—”Nothing is as it Seems”,若影片的主題是現代人無一不為「成功」在所不惜,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數位科技捏造事實,透過網路即時分享的現代,資訊的傳播是快捷的、被拼湊的,而在這樣的文化之中,媒體報導的真實性也同樣改變,新聞不再是單純地事實呈現,而是以聳動為最終目的,管理經營下產生的羶、腥、色。

而窺視及監控兩種當代生活現象,也在本片有所觸及。
Lou是一名拿著攝影機的獵人,透過他的鏡頭,慘絕人寰的景象被窺視、非經同意的記錄,Nina因為自己在網上公開的資訊,被Lou取得作為談判的籌碼,敲詐的利器。今時今日,活在雲端的我們,手機、電腦、相機,甚至手錶,皆可以被定位追蹤,任何人都可以被監控,任何人都可以是獵人的槍下,無抵抗能力的肥羊。

近年,Gyllenhaal在作品的選擇上所做的細緻挑選是他吸引我的原因。自2011年開始,Gyllenhaal接續演出由風格強烈的導演David Ayer(End of Watch)、Duncan Jones(Source Code)與Denis Villeneuve(PrisonersEnemy)所執導的作品,這些角色穿越謎團,踏過惡水險地,在掙扎裡開拓未知,無一不令我著迷。言及作品風格的成形,Gyllenhaal與CBC的訪問中表示,「若要呈現最誠實的演繹,你必須對黑暗的事物有所體解」3。或許,對於現在的Gyllenhaal,能夠看見遙星的黑夜,才是意義上,釋放本我的所在。

《Nightcrawler 獨家腥聞》評分:7.9/10

 


 

  1. Jake Gyllenhaal says he heeded the universe’s call with ‘Enemy’ and ‘Nightcrawler’
    Lou其實有與女網友見面的橋段,未收錄在電影最終剪接中。
  2. Jake Gyllenhaal on Nightcrawler: “he’s a product of our society”
  3. Q on CBC Interview: “In order to be honest you have to acknowledge darker things as well.”

文 / Kat
原文

最後更新時間:2015-02-06 15:48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