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內閣的期待 需拼有感經濟│理財周刊

記者: 理財周刊
名人觀點 | | 觀看數:0
新內閣的期待 需拼有感經濟│理財周刊

76173

文/洪寶山

股市最怕的就是沒有成交量,而台股歷經證所稅的紛紛擾擾,每日成交量始終在千億以下,其中即將於2015年上路的大戶條款更是引起爭議,讓立法院提出修法,希望將十億元的門檻調高到五十億元,或甚至乾脆廢除。但財政部長張盛和認為為了公平正義,大戶條款有其存在必要,因此最後決議延至2018年再上路,給了緩衝空間。

猶記得馬總統連任後推動稅改,對股市是推出證所稅,當時財政部長劉憶如還以最後版本與政策理念不同而辭職下台,後來又再變動,因應民意取消了八千五百點天險。

對房市則是祭出房市合一、實價課稅。但這些政策卻是一改再改,既要討好民眾,又不敢得罪財團,因此政策充滿了不確定性,嚴重衝擊市場信心,結果是大家都不滿,因此在九合一選舉時用選票表態,這也是執政黨潰敗的原因。

如果證所稅開徵是為了增加國庫稅收,實際上對財政部而言卻是一筆不怎麼划算的生意;證所稅從2012年開始徵收,第一年稅收只有24.6億元,但因為成交量降低而減少的證交稅卻遠遠大於這個數字。

從資料上看,2010年所徵收的證交稅還有1046億元,到了2013年卻只剩下七一三億元,短缺了三百億元,這不是因小失大嗎?

而面對最大的民怨房價高漲,政府在2011年開始也推出了奢侈稅,針對兩年內進行短期買賣而非自住的不動產課徵10∼15%稅款,但,房價有下跌嗎?成交量萎縮了,房價依舊上漲。

民眾買不起房,最大問題在薪資所得太低,造成房價所得比過高,若一味從稅收上打房,反而會讓市場失去資金活水,壓抑經濟的成長,最後受害的還是全民。

政府施政不能只從本位思考,必須跨部會溝通,為全民整體利益著想,更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樣不管推出多少政策,都只是治標不治本,還是解決不了台灣根本存在的問題,經濟成長,要待何時?

如今,新內閣上任,期待真的能痛定思痛,帶給人民有感經濟。

理財周刊747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主文>顛覆給藥途徑 泰合生技開拓新藍海
◎發行人語>新內閣的期待 需拼有感經濟
◎專題報導>嚴選2015優勢產業 誰能持續領先
◎產業追蹤>油價持續下跌將產生哪些影響?
◎產業追蹤>油價暴跌 陸海空運反應大不同
◎興櫃明星榜>興櫃高價股火熱 生技仍最受青睞
◎理財我最大>迎接「大數據」時代 陳志明定位成功之道
◎翁偉捷台股捷報>中美雙強概念股 奇鋐 永大 15xx 
◎多空大師吳金潮>震盪加劇 逢高站賣方
◎台股棋手>反傾銷稅優於預期 太陽能啟動復仇行情
◎基金風向球>人行降息資金竄 投資陸股ETF夯

 

【原文刊載於《理財周刊》747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理財周刊》官方網站;《理財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後更新時間:2015-03-10 16:17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