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風暴過後 危機轉機一線間│理財周刊

記者: 理財周刊
健康醫療 | | 觀看數:0
食安風暴過後 危機轉機一線間│理財周刊

文.陳怡婷 攝影.鄭暐琪

2014年,食安風暴再度席捲全台,首當其衝的就是食品產業和餐飲業,自食品上游的原料製造廠,到下游的夜市小吃攤、連鎖餐飲店、老字號糕餅店無一倖免;其中九、十月爆發的黑心油事件,多達二三五家食品廠受到波及,不但國內市場及各通路都面臨下架命運,出口國外更是損失慘重,登陸嚴重卡關。業者估計,全台食品產業在這波重傷害中至少損失一百億元以上,光是外銷虧損金額就高達二十億元!

76190

中國出口占五成 至今尚未解禁!

目前除馬來西亞已於日前解禁外,諸如中國、日本、香港、澳門和新加坡仍將台灣食品列為拒絕往來戶。其中,光是中國就占國內食品出口比率高達五成以上,對台灣食品影響最大!食安風暴至今已延燒三個多月,業者相當無奈地表示,政府再不幫忙,恐怕真的要掀倒閉風了!

食安風暴讓整個食品產業陷入困境是不爭的事實,包括因誤用問題油,供貨廠商雖基於自主管理,主動通報轄區衛生機關,自主下架、回收並提供消費者退貨的機制,然而當中回收商品的虧損,包括對商譽所造成的傷害,著實難以估計。

台灣糖果餅乾麵食工業同業公會內部表示,食安事件後業績至少掉了30%。同業公會理事長暨南僑副總裁陳正文,近來則積極為會員請命,指出供貨廠商也是食安事件受害者,非蓄意使用問題油牟利,若遇到強勢通路商,像是家樂福、大潤發、愛買、頂好等,依合約向廠商求償,將造成供貨廠商二次傷害。他盼望政府積極協助向國內通路商交涉,排除通路合約違約條款的適用,協助業者度難關。

除了國內通路商求償問題外,尚有產品外銷中國大陸卡關的問題,特別是去年九月爆發黑心油事件後已經嚴重卡關三個多月之久,外銷損失金額高達二十億元。

陳正文表示,糖果餅乾公會廠商有超過20%以上的出口外銷占比,希望衛福部、經濟部以及農委會等相關單位能更加合作,採取更有效率的辦法,適時快速地協助業者解決國際貿易障礙,以及食品安全所衍生的問題。

政府效率不彰 食品外銷難見曙光?

業者和民眾都普遍認為,政府對於此次產品外銷卡關的問題漠不關心,協商進度緩慢,而實際上卻是中國方面經過我國各部門多方交涉都未直接回應。

國貿局副局長徐大衛表示,亞洲國家、地區包括中國、香港、日本、澳門和新加坡,共四國五地有管制。馬來西亞日前能夠解禁,是我方透過駐馬來西亞經濟組向馬國反映,受污染產品已全面回收、銷毀,且已更換油品配方重新上架,食品安全無虞後,馬國政府才同意重新開放進口。

衛福部則說明,去年十月底就已針對食安問題完成中、英文說帖送給國貿局,請國貿局分送駐外館處,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至於中國,則依循《兩岸食品安全衛生協議》的架構,也透過各種管道,包括陸委會、海基會和海協會?等進行連絡,居中協商,對方卻一直沒有回應。

對此,徐大衛表示目前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口岸,以廈門、深圳和上海為主,經過台灣食安風暴後趨於嚴格;本來協議去年十一月台灣要派人去,多方交涉後,最後衛福部在十二月才正式和對方直接進行溝通開會,只是至今仍沒有明確回覆。

徐大衛說,2013年衛生署升格為衛福部,業務量也暴增,雖然當初衛福部不排除親自派人去中國、港澳及東南亞國家說明對劣油產品的處理情況,但現在人手並不足夠,因此主要是透過三個管道多管齊下:(一)直接聯絡國外食品檢驗單位;(二)透過經濟部連絡駐外代表,與當地食品檢驗單位解釋;(三)透過駐地代表處與當地食品檢驗單位解釋。此外,國貿局也於去年十一月協助衛福部,邀請在台駐外使節舉辦說明會,希望盡快解決卡關問題。

「其實,國外食品要進口到當地,本來就比較嚴格,何況之前發生過問題。」徐大衛說道。

貨物從出口、進口、通關、報關到各地貨運,這一連串的運送過程都經過層層關卡,因此就算台灣產品已經改配方、重新上架,但要重新出口國外,至少還需要三到五個月的緩衝,國外不可能馬上上架。

台灣糖果餅乾麵食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陳朝陽則表示,兩岸雖有《兩岸食品安全衛生協議》的平台,但在這次食安風暴後,無論是衛福部透過海基會向海協會發出訊息,或是透過國貿局多方交涉,卻都沒有結果,尤其去年十一月三日開會後完全沒有下文,令業者相當憂心。比照過去發生三聚氰胺或是塑化劑事件時,雙方在交涉後一個月左右就恢復通關,這次中國一拖再拖的態度相當可議。

馬支持占中  惹惱「強國」遭報復?

業界人士猜測,這是「強國」的報復!兩岸關係表面上看起來友好,實際上關係卻比過去倒退。近來因服貿、貨貿相繼卡關,加上日前香港占中事件,馬總統支持香港學生追求民主化運動,被中國官方媒體痛批一頓,還加以嚴辭警告。

陳朝陽指出,除了卡關的貨品,後續訂單斷掉,也沒辦法再生產,廠商在農曆新年將至的情況下,苦無訂單可接。以中國大陸與日本為例,沾到強冠油的二三五家業者的「所有」商品,皆不准報關或禁止進口。

不過,徐大衛倒認為這是短期現象,因為台灣食品出口主要都是銷售給華人或是台裔僑胞,而且中國大陸的食品其實大家都不具信心,至於香港基本上沒有製造業,新加坡也是一樣;所以就產品的多樣性和豐富程度,還是台灣占上風,最後海外華人消費者還是會回流,只要品質顧好,就沒有問題了。

食品競爭力 仍是台灣強項

南僑(1702)集團董事長陳飛龍表示,台灣烘焙業技術多自歐美國家或日本傳入,但台灣業者卻能從中加以發揚光大,這是我們十分難得的優勢。此外,當前台灣不少傳承百年、老字號的餅店,年輕一代接班的態勢也愈趨明顯,他們大多是六、七年級生,幾乎都國外留學回來,帶入新思維和改變,不僅延續傳統美味,更隨時代創新,漸漸抓住年輕消費者的胃口。

其實,台灣有很好的條件可以發展食品和餐飲業,而且中華文化擁有各地區的特色;中華菜系傳承至今,以八大菜系聞名,在台灣這個小島傳承延續,深入民間小吃和大型宴會場合。

※理財周刊750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主文>2015復仇者聯盟 啟動台股元月行情
◎發行人語>原地不動,就是最大的失敗!
◎專題報導>楊志良:新生人口銳減 每隔一代減一半
◎理財我最大>蕭明道用技術分析累積上億身價
◎典藏珍愛>華麗的低調天長地久萬年曆錶
◎產業追蹤>2015生技業第一道曙光就看新藥試驗
◎興櫃明星榜>題材夯業績佳 興櫃拉自己的行情
◎多空大師吳金潮>歐債危機又出現 元月行情恐落空
◎台股捷報>趁盤勢震盪切入金像電、陸海、83xx
◎基金風向球>基金首重美日中 新興亞債有亮點
◎解碼房市>五大房仲巨頭 剖析2015房市走勢

 

【原文刊載於《理財周刊》750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理財周刊》官方網站;《理財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5-03-10 16:54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