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廖彥銘 攝影/侯俊偉 圖片提供/茶籽堂】
設計小聚邀請成功訴說土地耕耘者故事的程昀儀;以單純初衷連結土地質量,感動消費者的林哲豪;從代工成功轉型品牌經營的鄭遠揚;與設計師因良好溝通而締造非凡成績的趙文豪;以傳統做肥皂的堅持,結合自身茶業自作自售的胡愛華,分享他們與傳統產業互動的經歷。
掌生穀粒商號/程昀儀
感謝在土地上勞動的耕作者,他們是土地的作者,而我們從文案接續紙上耕耘,攜手走出了現在的掌生穀粒。我們在台灣土地上行走,要讓大家看到城鄉山川所帶來的感動力量,因為所有的物產都有產出地,這是如此的真實。最不能忘記的是產地的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這群守護土地的人用心耕耘,才能有現在的豐果。我們必須了解「產業在哪裡」,對掌生穀粒而言,目前為止的經營仍然戰戰兢兢,只是發自內心對土地致敬,並沒有創造產業。我們建構一個溝通模式,從商品、空間氛圍、街弄巷道到城鄉山川,在商品和山川土地中,找到了一種產業的可能。
用農業守護台灣是一件不容懷疑的最佳道路,值得開心的是有越來越多創新者不斷加入,所謂水漲船高,只要有更多人投入,市場就會維持成長。然而現在最大的焦慮和恐懼,是沒有完整的產業鏈,我們相信所有複雜的問題總有簡單的答案,目前都還在尋找,直到找到的那一天一定會好好跟大家分享。掌生穀粒從來沒有懷疑過要去的地方有多遠,因為我們相信不管遠近一定會到達,也因此依舊持續在前進的路上尋覓,為台灣的美好事物繼續掌聲鼓勵。
在欉紅/林哲豪
我們在行銷設計或商業思維上,並沒有很謹慎地思考和判斷。因為我不喜歡跟別人走同樣的路,所以我以一個不錯的出發點,取得目標設定上的優勢,選定了台灣的農產品,以台灣農業為基礎,做得比別人更細緻。在欉紅的每位農友、每項水果,其來源都是團隊親自拜訪,確定品質和目的後才開始進行加工。我們開車跑遍全台灣拜訪,大概一年就花了10萬元油錢,就是為了了解台灣農業狀況。一開始選擇做果醬,只是因為果醬是食品加工的基礎,最能體現水果本質風味,也最好保存。做果醬雖然很簡單,但是要做好非常困難。很幸運的,我們不僅沒有花過一毛錢做廣告,也發現自己真的能夠影響社會,這是我們支持下去的原因,希望藉由我們的影響力,帶給幾位農友正向的生活型態。
在欉紅做的事情其實非常簡單,我們希望為台灣這塊土地創造價值,找到屬於台灣自己的故事。水果毫無疑慮的是台灣的優勢,很少有國家擁有如此多樣化的水果。另外,台灣的咖啡消費水平其實非常高,全世界幾乎沒能像台灣一樣,平常就能喝到這麼新鮮、品質這麼好的咖啡,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可以從中找到不一樣的發展方向,而這些都是靠行銷前的觀察,剩下的執行和企劃就得各憑本事了。
META Design/鄭遠揚
我們運用生產技術和經驗累積,以溫暖的木頭材質包裹冰冷的科技,透過設計結合技術和工藝,發展我們的產品特色。從代工專業轉為品牌企業,我們思索品牌存在的意義,以及被留下來的價值。會有這麼強烈的感受,來自長期代工的不被尊重。轉型之初我們就覺得尊重就是「價值」,沒有價值就會被取代,所以精神很重要。很多人會轉型轉過頭,因為發現品牌太難做,傳統產業比較好賺也比較保險,其時在面對誘惑或抉擇時,只要反覆思考當初的出發點,就可以理出一條可行之路。
設計是傳統產業的新衣,至於要怎麼打扮,是主觀品味的問題。如果以品牌的角度思考設計,很難在短時間看到成果,因此必須把設計長度拉長。我們在設計前跳脫表象的打扮妝點,找出品牌的DNA,整理品牌的專業和強項,這無法假手他人,因為只有我們最了解自己。找出品牌定位,凝聚品牌精神,再去討論如何包裝品牌,才能提升自我價值的層次。哲學家叔本華說:「我們的生活樣式,就像一幅油畫,從近看,看不出所以然來,要欣賞它的美,就非站遠一點不可。」對於傳統產業的轉型設計,要往後退回幾步,才可以看到兩者連結的全貌。
茶籽堂/趙文豪
茶籽堂在傳統產業階段發展了有機商店,以生產技術和展覽吸引客人和代工。而通路財團化後,為了增加利潤,我重新思考、也探訪了許多苦茶籽的故事,發現台灣的苦茶油文化快消失了,因此在土地連結階段,我從一個為了賺錢的商人,開始願意為土地做事情,了解歷史、文化和故事。為了建構品牌,讓別人知道我們是什麼樣子,我和美可特設計合作,思考包裝和風格,創造出有自我個性的品牌。
品牌路是一個火坑,因此如果本身沒有相關能力卻想自創品牌,我建議可以尋找外部團隊支援,像是茶籽堂和美可特設計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和經驗。透過專業協助,你會有比較快成功的機會,可以聽到別的意見,避免被傳統產業的觀點牽制,在比價、本質或代工上耽擱。如果沒有品牌背景不知如何下手,就走向土地吧。一到土地,走向平常不在意的生活周遭,你會發現它會給你很多靈感和想法,激發人潛在的改變能力。最後,如果要做品牌,必須先問自己「你是誰」、「你想成為誰」,做品牌很重要的是個性,品牌跟品牌創造人絕對有非常直接的關係,想清楚後你就會成為你想成為的。我以前也不知道台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現在則非常珍惜,我也願意帶很多人一起往這條路走,一起支持台灣這塊土地。
茶山房/胡愛華
不同品牌、產業和老闆性格,會做出不一樣的東西。茶山房很有個性,老闆不接受一般通路法則,避免因被層層剝削,而造成售價遠遠高出成本的窘境,因此我們決定自作自售,雖然很辛苦,但依然堅持自己開店經營。因為無預留折扣空間,所以也無法接受高抽成的百貨通路,經過幾年的摸索,終於發現茶山房很適合在宜蘭傳藝或三峽老街這類的點安排通路。我們儘量結合當地特有的原物料,比如最有名的碧螺春綠茶和藍染使用的大菁,藉此推廣傳統產業,結合台灣各地農產品,開發創新產品。
茶山房轉型的關鍵是「天時、地利、人和」。七年前的台灣開始重視手工皂市場,因為界面活性劑和環境污染,讓民眾轉向使用較溫和的手工皂,加上我們有專業的肥皂技術,用大鍋爐一次就可以生產幾萬顆。在這過程中,若要提最困難之處,那便是人和了。家族整合對茶山房而言很重要,當初有人反對將工廠改成觀光工廠,認為生活會受到影響,因此曾歷經一場家族革命。經過2010年的嘗試後,家族慢慢看到了觀光工廠是提升品牌的一大助力,我們的肥皂文化體驗館也進而成為最大的賣點。現在每次媒體來採訪就想要看煮肥皂的流程,這是我們傳達品牌很好的場所,是我們的活廣告。茶山房覺得家和萬事興,每個工作夥伴都是為這個品牌一起努力的一家人,因此我認為家族事業重要的是人要和樂,有人跑不動都要背起他們跑下去。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官網;歡迎加入《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粉絲行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