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C叫好不叫座 周邊廠商苦!│理財周刊

記者: 理財周刊
3C配件 | | 觀看數:0
Type-C叫好不叫座 周邊廠商苦!│理財周刊

USB 3.0在2008年標準正式制定後,受限筆記型電腦採用的數量不大,嚴重影響製造成本,最終僅淪於叫好不叫座的窘境。如今Type-C挾技術優勢粉墨登場,卻可能步上USB 3.0後塵。

文.李泰宏

76510

隨著數位內容檔案越來越大,傳輸問題成為數位使用者最大的問題,各種傳輸標準也紛紛爭搶主流地位。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 USB)自從在2000年四月正式公布USB 2.0標準後,因有高達每秒480Mbps的傳輸速度,讓USB正式躍居電腦傳輸的主流地位。

英特爾力推Thunderbolt對抗USB

儘管USB 2.0躍居主流,但是依然有其他傳輸標準企圖另起爐灶,其中來勢洶洶的,首推中央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所主推的Thunderbolt。2009年,英特爾在英特爾科技論壇(IDF)上發表Thunderbolt技術,而蘋果也在2011年二月正式獨家發布搭載Thunderbolt傳輸技術的MacBook Pro,以及售價二十九美元的連接線。

2013年至2015年,英特爾又陸續推出了Thunderbolt 2和Thunderbolt 3,連接口則更換為USB Type-C。由於支援Thunderbolt的廠商不多,而且採用Thunderbolt的裝置大多是高階產品,價格昂貴,因此普及程度遠低於對手USB。為此,英特爾特別將Thunderbolt的連接口改為可與USB Type-C相容,期使Thunderbolt介面變得更普及。

Type-C介面規格在2014年四月USB開發者論壇正式制定後,電腦大廠蘋果也在公司新世代Apple MacBook率先搭載Type-C,另外包括谷歌在第二代Chromebook Pixel筆記型電腦、諾基亞在平板電腦N1等產品中,亦陸續採用Type C介面插槽;至於台系筆記型電腦廠華碩(2357)的Eeebook E202和Transformer Book T100HA也有採用。

只不過,其他筆記型電腦大廠對於在產品上搭載Type-C的意願似乎相對薄弱,也讓Type-C重蹈當初USB 3.0推出時的歷史覆轍,亦即市場普遍預期需求將大量爆發,但最後只有供應鏈廠商一頭熱,而筆電品牌廠遲遲猶疑不定,形成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Type-C恐步上USB 3.0後塵

Type-C介面最大的特點,在於其高度的整合度,可大幅簡化硬體設備的插槽設計,而且以往USB因為接口是固定的,當使用者插入方向不對的時候,便無法順利插入,也就是所謂的「防呆設計」;相反地,Type-C不用區分正、反面方向,皆可插入設備插槽。

儘管Type-C目前看起來聲勢不錯,頗有一統天下的態勢,就連今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也有眾多廠商積極推出不少應用產品,然而才過了不到兩個月,竟已有廠商開始看淡後續發展。「因為USB 3.0就是前車之鑑」,產業人士說。

Type-C擴充基座廠東碩(3272)即表示,就目前觀察,筆電品牌廠對於Type-C技術,似乎正處於「欲迎還拒」的態度。多家筆電廠原本計畫,快則今年下半年,慢則明年初,就會推出搭載Type-C規格的產品,但目前的情況卻是「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相關的出貨時程一再延遲,甚至連規格也還沒有完全確定,讓原本看好Type-C而推出相關周邊產品的廠商,只能徒呼負負。

廠商指出,當初USB 3.0在2008年十一月,標準正式制定後,業界一片看好,預期在傳輸速度從原本USB 2.0的480MBps大幅提升到五Gbps後,將可奠定USB的霸主地位,再度開啟另一個輝煌時代。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一開始,因為筆記型電腦採用USB 3.0的數量不大,上游IC設計廠在經濟規模不足下,USB 3.0晶片的成本遲遲無法下降,由於當時每顆報價高達五美元,相較於USB 2.0每顆報價僅不到0.5美元,因而USB 3.0雖然具有更高的傳輸速度,但其價格反而讓筆電廠望之卻步。

價格掐住USB 3.0的咽喉

台系記憶體模組廠,包括創見(2451)、威剛(3260)、宇瞻(8271)、勁永(6145)等,在2010年上半年,曾紛紛大舉推出多款適用於USB 3.0的行動硬碟、隨身碟等周邊產品。但如同IC設計廠遇到的困境,因為筆記型電腦廠遲遲未將USB 3.0列為標準配備,記憶體模組廠推出的USB 3.0行動硬碟、隨身碟,消費者買回家之後,接上電腦也只能「降速」使用,仍以USB 2.0的速度來跑,因而無法享受到USB 3.0高速傳輸的效用。

也因此,當時的USB 3.0行動硬碟、隨身碟等周邊產品,幾乎可用「滯銷」兩個字來形容。同時,因為銷售量遲遲無法提高,造成USB 3.0周邊產品的報價居高不下。舉例來說,當時一顆一六GB的USB 2.0隨身碟,市場售價約399到499元不等,但是同樣容量的USB 3.0隨身碟,市場報價竟逼近1500元,這樣的價差,在消費市場裡完全沒有競爭力可言。

更何況,消費者就算花了大錢,回去還是只有USB 2.0的速度,除非是確實會用到高速傳輸功能的商務人士,或是高階筆電使用者,才有可能添購USB 3.0周邊產品。所以,對於一般的消費者而言,USB 3.0還是看看就好。

用戶積習難改的挑戰

如今Type-C也陷入了當初USB 3.0所面臨的惡夢,而且,因為Type-C幾乎整合了所有的傳輸介面,大大改變了使用者原有的使用習慣。以蘋果新款MacBook為例,整機的海岸線(業界對筆記型電腦周圍的連接埠統稱)就只有一個Type-C跟一個耳機孔,換言之,這一個Type-C接口所要負擔的功能,就包括充電、USB傳輸、視訊輸出,而消費者原本習慣接的電源線、滑鼠、乙太網路線,都只能靠一個Type-C接口,這種使用習慣的改變,也成為Type-C能否成功的關鍵。

原本市場預期,就因為Type-C只有一個接口,以消費者使用習慣短期之內還沒有辦法改變的狀況下,可望帶動一波擴充基座的需求。換句話說,就是將消費者習慣的介面,統統整合到一個擴充基座裡,再接到Type-C接口,這樣一來,假設筆電廠將Type-C列為標準配備,再取消其他的連接介面接口,不僅可以省下成本,周邊廠商也可望接獲Type-C的新品訂單。

而就算筆電廠採用兩個接口,一個Type-C跟另一個USB,在消費者仍習慣使用滑鼠、隨身碟,甚至把智慧型手機接到筆電傳輸資料,算一算,消費者還是需要Type-C相關的擴充產品,才夠滿足使用需求。就目前觀察,台系筆電品牌廠對於僅採用Type-C的意願相當低,大多仍選擇繼續保留micro USB或一般USB和電源等接口。

※理財周刊779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絕地反攻─紡織、零售、蘋概今夏紅不讓
◎發行人語>請問馬爸爸 這八年台灣有更好嗎?
◎理財我最大>投資房市,「估價」不可不知!
◎產業追蹤>Type-C叫好不叫座 周邊廠商苦
◎解碼房市>謝謝柯P市長,我家停車位要漲了!
◎錢進房市>「房地合一稅」沖擊!您翻身的機會
◎基金風向球>黃金原油未落底 分批進場求安穩
◎房地產會客室>遏阻財團養地 空地稅是絕招
◎陳學進飆股天地>陸股暴跌 美股腿軟 0063xx給力!
◎謝文恩未來事件簿>止跌須收上月關8968
◎理財勝利組>分辨多空 選對進場時機賺波段

 

【原文刊載於《理財周刊》779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理財周刊》官方網站;《理財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後更新時間:2015-08-11 17:59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