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上篇)—

財經資訊 | | 觀看數:0
—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上篇)—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張忠本(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資深產業顧問) Photo Credit: sdyjh89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1999年大陸發展世界工廠以便宜土地、低廉工資,積極吸引外資投資。台商西進,台灣接單,大陸生產,也帶動台灣原物料、零組件、半成品等中間材出口大陸,加工外銷,這是兩岸經濟互補的時代。 也是中國代工製造(Made in China)的年代。
124592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中國推出4兆人民幣擴大內需方案,加速了電器、手機、面板、IC等的需求成長。
 
自此中國為促進產業升級,採替代進口策略,輔助方式包括(一)減免稅;(二)重點融資;(三)直接投資或由政府吸收部份費用。 進一步促進中國本土製造業興起。但是過度獎勵也造成投資浮濫,化纖、鋼鐵、太陽能及LED等產能嚴重過剩。
 
2015年中國市場記憶體使用量已超過全球產能的五分之一,金額近120億美元。IC進口金額已超過原油是中國最大進口商品。中國政府將進口量名列前茅的微處理器、手機晶片、 DRAM、快閃記憶體等半導體產品,列為進口替代重點發展項目。
 
同時政府提供資金投資,如2014年6月通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成立1300億人民幣的半導體投資基金。
 
中國自十一五規劃就鼓勵企業『走出去』。2014年企業對外投資從『審批』改為『報備制』,開放行業改成負面表列。過去是中國製造( Made in China ),現在變中國擁有,中國從『招商引資』變對外投資、併購。
 
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已超過1千億美元。僅次於美、日,成為第三大資金輸出國。2015年對外投資達到1180億美元,2016年前三月已突破800億美元,是2015年同期的八倍。
  
預計2017年中國對外投資將超越外商投資中國,成為資金淨出口國。
  
陸企在2015年投資美國成長三成達157億美元。在歐陸投資200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62%。六年來陸資投資台灣從09”年0.37億美元,成長到13年3.49億美元。累積達14.5億美元。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6-04-21 13:07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