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ZeraPhoto Credit: ClkerFreeVectorImages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亞洲金融風暴之後,企業金融業務大幅萎縮,銀行業轉移重心到消費金融的業務,當時銀行業者大肆廣告招攬客戶,鼓勵年輕人辦理信用卡、金融卡,查核機制寬鬆浮濫,發卡金融監管單位也疏於監督,每家銀行都在衝雙卡的業務量,在廣告強力的推播下,教導大眾即便沒有工作或是收入微薄的人,身上擁有雙卡是一種時尚,需要錢的時候一刷就有錢用,於是刷卡買名牌、吃大餐玩樂消費,不亦樂乎。還有許許多多生活原本就困頓的家庭,有的貧病交迫需要籌醫療費用,有的孩子要繳學費,有的投資生意,各樣的需求,一卡在手,不用求人就有錢花。
有誰會想到銀行履約契約書上面寫的循環利息高達20%,最低應繳金額、違約金、手續費等等,以卡消費是要附上很高的代價,過度舉債像滾雪球一樣讓債務不斷攀升,被銀行逼債走投無路的時候,很多人就到另外別家銀行申請卡舉債,以債養債,手上的卡愈來愈多,債務也愈來愈多,以至於陷入無底洞的深淵裡面,變成卡奴一族,銀行對於這些催討困難的不良債權大都委外處理,於是頻頻發生黑道分子不法的手段催收或是暴力討債的事情。恐嚇騷擾不斷,當事人有的得憂鬱症,有的自殺,有的逃到境外,當時卡債族粗估高達80萬人左右,儼然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於是社會有同情卡奴的聲音出現,卡奴也集結串聯遊行,積極爭取協助,還成立了「卡債受害者自救會」,幾十位大律師出面為卡奴提供法律服務,協助他們與銀行協商解決債務,銀行業者也訂出一個「消費金融債務協商機制」,與償還卡債有困難的債務人進行還債計畫的協商。2007年立法院也三讀通過《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明定卡奴債務總額在1200萬之內,在法院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之前,可以提出債務協商、或債務更生,讓民眾可以在維持基本生活情況下,6到8年之間慢慢清還債務。
這個卡債風暴讓我們學到到什麼功課?銀行業這和卡債族借貸雙方都付出慘痛的代價,幾十萬家庭陷入經濟壓力的巨大社會成本。以銀行業來講,在卡債風暴的時候,各家銀行雙卡呆帳損失率都超過30%,一年的信用卡累積轉呆帳初估有1000億,現金卡將近700億,個人消費貸款800億左右,總計高達2500億,這是天文數字。銀行業開始檢討要審慎發卡,特別是沒有經濟能力或是沒有謀生能力的人,對申請卡要有一定的徵信機制,也意識到借貸給財物脆弱的人幾乎是陷他們於不義,在短暫的解除財務急迫危機之後,卻使他們陷入另一個無法翻身的淵藪,很多人一生就因此被毀掉了。
對對卡債族來說,卡債風暴的時候,整個社會寄予同情,然而也有很多的指責的聲音,畢竟欠錢還錢本是天經地義,但是至終政府和銀行還是有很多具體積極的作為幫他們脫困,之後的確有不少個人或家庭因此得到喘息空間,藉著協商出來每個月的還錢金額,努力工作,有一個新生的機會,讓他們一輩子的信用不至於破產。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相信對於雙卡的使用會持更謹慎的態度,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卡債風暴走過10年,在慘痛的教訓之後,社會對於信用卡的功能大都是用來作為支付的工具而不是用來貸款,特別是銀行也將預借現金壓縮到卡片額度的10%左右,大家都克制成熟了。過去透過銀行協商解決的有10萬人,透過法院清償條例解決的約1萬人,因為金管會不願意公布更詳細的資料,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絕大多數的卡債族仍然還在受債務的綑綁之中,無法走出陰霾。2015年金管會將現行利率上限從20%條降到15%,但是並不包括違約金、手續費等名目,卡債族實際可能得承受將近30%的高利率負擔,卡債族仍得繼續背負著沉重的壓力,雖然整個雙卡發行機制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是對這些無力還錢的卡債族好像是面對一個掠奪式的賽局,無力還擊,只能默默承受附上一輩子慘痛的教訓。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