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恐」之心不可無 中正大學恐攻專家出書談台灣危機

政治新聞 | | 觀看數:0
防「恐」之心不可無 中正大學恐攻專家出書談台灣危機

記者謝敏政/嘉義報導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林泰和在恐攻領域深耕超過十年,而在他近期發表的研究中,更指出自1970年以來,全球一共發生了51起與台灣有關的恐怖攻擊。透過該研究,林泰和提醒民眾平時就要有顆「防恐之心」,同時他也呼籲台灣政府在美、英、中國等多國陸續通過恐怖主義相關法條時,應加快跟上腳步,重視恐怖主義的相關立法。

「因個人貪婪、心裡不正常,在大眾運輸或不易疏散人群的地點進行攻擊都是屬於廣義的恐怖攻擊。」林泰和說,台灣人大多小看恐攻,以為像今年比利時發生具政治、宗教動機的大型破壞性攻擊才算得上恐攻,但事實上,前幾年鄭捷殺人案、胡宗賢高鐵炸彈案等能一次傷害很多人,且不易疏散人群的大眾運輸系統犯罪,都採用恐怖攻擊的手法。

137174

圖說:防「恐」之心不可無,中正大學恐攻專家林泰和談台灣恐攻危機


林泰和表示,1970至2016年全世界共有51起與台灣相關的恐怖攻擊,共造成20人死亡、69人受傷,其中有26件劫機、15件爆炸、3起槍擊、 2件破壞、4起劫持人質及1起攻擊。從歷史脈絡觀察,台灣更包含三波恐怖主義的浪潮,分別是白色恐怖時期的國家恐怖主義、台獨聯盟時期的組織型恐怖主義,例如盟員黃文雄1970年試圖在紐約刺殺蔣經國副院長,及近期全球化和民主化後產生的孤狼恐怖主義,如2003年楊儒門為了反對加入WTO引爆白米炸彈等。林泰和強調,恐攻在台灣絕非遠在天邊。

 「美國對台關係法是台灣安全的保障,因此台灣長期配合站在美國反恐陣線上,在恐攻危機中自然不會像大家想的安全。」林泰和拿起手邊研究的資料說,美國長期是恐怖攻擊的主要目標,任何與美國在反恐議題密切合作的國家,都可能陷入危險,也顯示台灣早就暴露在恐攻風險下。除了國安局近期掌握到台灣失蹤的印尼外勞中,有8人在今年曾瀏覽ISIS網站且留言,以色列駐台外交人員也曾警告台北松山機場可能被蓋達組織選為攻擊目標。而從林泰和的調查發現,在2002年遭美國中情局審訊的蓋達成員更坦承,曾計畫用汽車或卡車炸彈攻擊包含台灣在內的東南亞國家。林泰和同時舉例今年驚動國際的土耳其、比利時恐攻,已波及台灣留學生與外交人員,使其受傷,成為「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恐攻受害者,打破民眾認為「恐攻對台灣沒有威脅」的迷思。

為了因應日益嚴重的恐攻情勢,制訂規範恐怖主義犯罪相關法令,已是國際上的趨勢,不只美國、英國已有反恐專法,鄰近的中國也在今年通過恐怖主義相關法律。林泰和表示,台灣到現在還沒有一套和恐怖主義相關的法律,因此民眾在遭到恐攻時可能無「法」保障及爭取自身權益,像是鄭捷殺人案,保險公司認定是恐怖攻擊,拒絕理賠受害者,而法官則認定不是恐怖攻擊,引發訴訟爭議。此外,因缺乏恐攻相關法律,台灣各個政府部會出現了恐攻事件上分工不明確、不知如何相互配合等問題,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的預算也逐年被大幅刪減。林泰和也呼籲,一旦台灣發生恐攻可能無法即時因應,政府更應重視恐怖主義的相關立法。

 「台灣有火災宣導,有地震宣導,就是沒有防恐宣導。」林泰和說,這不代表政府和民眾可對恐攻繼續保持「和我相差十萬八千里」的態度。雖然防不勝防,但民眾若能在公共場合時多觀察注意身邊的狀況、培養基本的反恐意識,政府也能在尚未發生恐怖攻擊前,讓相關法律及配套措施到位,一旦不幸出事時才能把傷害減到最低。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2 20:07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