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國家預算 準備為哪些產業進補?

記者: 理財周刊
生活新聞 | | 觀看數:0
百億國家預算 準備為哪些產業進補?

文.金麗萍

新政府推動「亞洲.矽谷」,各界雜音很多,然而民脂民膏的流向才是該關心的重點。企業的獲利來源除了外銷訂單之外,若能接上政府專案的金流管子,就有可預期的穩當收益。追蹤政府預算流向,篩出各產業中的相關潛力股是本文重點,至於哪些個股可以切入布局,請注意理周投研部及分析師的相關報導。

「亞洲.矽谷」計畫吵了大半年,從名稱、定位到內涵,政府的論述一變再變;不同的論述,引發各界不同的反彈。只是,尤其令人關心的是,在各方爭論不休的情況下,行政院院長林全拍板「亞洲.矽谷」一一三億元的預算。這筆預算,準備為哪些產業進補?怎麼分配?怕是比名稱、內涵,更令業界關心,也牽動投資人的神經。

新政府推出的「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明顯是為接地氣,特別是帶動地方產業。「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中央政府總計投入四六二億元;其中,爭議最大、分配金額最高,達一一三億元的「亞洲.矽谷」,將如何分配?哪些產業受益?特別是上市櫃公司,有哪些投資標的可以享受到政府的雨露?是投資人在看熱鬧之餘,必須仔細推敲的重點。

「亞洲.矽谷」說不清楚、講不明白

222857

政府預算如何分配?應先剖析計畫內容開始。一開始,「亞洲.矽谷」,被各界解讀為在台灣複製矽谷;結果,引發各界撻伐,認為「矽谷」並不是被建設出來的,在當地所匯聚形成的特有創業氛圍,絕非是靠幾棟建築物。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許毓仁即曾痛批,我們不需要因「亞洲.矽谷」計畫,再產生幾座蚊子館。

引來罵聲不斷後,國發會愈描愈黑的「亞洲.矽谷」,在新科政務委員唐鳳的建議下,多加了一點,即從原先的「亞洲矽谷」成為「亞洲.矽谷」。國發會主委陳添枝強調,「亞洲.矽谷」是以「推動物聯網產業創新研發」以及「健全創新創業生態系」為兩大主軸。只不過仍被立委消遣的質問,到底有「哪一點」不同?

百億補品 誰分配?

政府準備在「亞洲.矽谷」投入的113億元,主要有經濟部、科技部、交通部及教育部等四個部會主管這塊預算大餅。經濟部就拿下七十七億預算,執行內容為「辦理加速行動寬頻服務及產業發展」、「智慧手持裝置核心技術」、「電子光電產業發展」、「產業升級轉型行動」、「小型企業創新研發」及「亞洲矽谷試驗場域」等,這些紙上文件的描述模式,距離產業界及投資人的認知,差很大;試問:在書不同文的情況下,如何幫助投資人解讀產業訊息?

其餘如科技部的23億、交通部的6億元,以及教育部的3億元,也存在類似情況,計畫內容都不脫官樣文章,彼此間的重複性頗高。實在令人懷疑,四六二億元如何藉由政府對產業需求的理解,以一套可介接產業需求的政策工具,真正達到計畫初衷:帶動地方產業?

但陳添枝卻誇下海口。他認為,可藉由「亞洲.矽谷」計畫,帶動我國物聯網商機,不僅如此,陳添枝繼續表示,「亞洲.矽谷」可望造就一百家成功的新創事業,培育三家國際級系統整合公司,並促成兩家國際級物聯網廠商來台投資,基於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將成立一個物聯網產業虛擬教學平台。

只是,下放至四大部會的預算,是透過什麼機制進行分配?每個計畫大項下的子計畫為何?這些子計畫是由哪些業者參與?這些內容若未經追蹤並公開,投資人很難判讀。

舊執行框架 冀望產出新結果?

事實上,除了公共工程外,政府在預算執行上,也早已開始落實公私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的精神。

在舊政府時代,主要的政策工具有「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SBIR)」作為鼓勵小型企業進行技術及產品研發,另有「A+研發淬鍊計畫」,相對適用於大型企業等;只是,新政府上任後呢?仍持續依循舊有的執行工具?

政府公共治理,要求資訊公開透明的程度,理應較金管會執行公司治理的標準更高,在PPP公私夥伴關係上,經費的流向及效益管理,是追蹤重點;參與者若屬上市櫃或公開發行公司,更應完全揭露。

最近,國際間公民參與審計的呼聲高漲。2013年,聯合國發布「最高審計機關公民參與實務」報告;台灣政府也將2017年正式實施參與式審計,使得公民得以隨時監督政府施政,所以,公開預算執行,可謂是倒數計時了。

物聯網兆元商機 台商有條件分食

接著要問:商機在哪裡?根據全球市調公司IDC調查顯示,2014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約6558億美元。隨著愈來愈多終端裝置及物件可以連接網路,預估至2020年,全球物聯網商機可突破兆元美元規模,來到1.7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百分之16.9。

亞太市場,更是物聯網發展最活躍的地區。雖然,相較於2014年,2020年亞太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雖有下滑,但仍領先其他地區。據IDC說明,2014年,亞太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為百分之58.3,至2020年,下降至百分之51.2;至於北美地區則維持在百分之26;西歐地區的市佔率則由2014年的百分之12成長至2020年的百分之19.5。

工業電腦龍頭研華 靠物聯網想像2025

至於終端裝置如汽車、智慧冰箱、智慧電燈等,數量自2014年的1030萬個,成長至2020年的2950萬個。

研華公司智能自動化事業群大中華區副總經理蔡奇男表示,IOT讓台灣ICT產業藉由Internet 連網增加智能,從長期以來的Cost Down(降低成本)出現Value up(價值提升)的契機。

蔡奇男進一步指出,以前,一輛汽車內的感應器極有限,現在,一輛售價八十至一百萬元的汽車,裡面的感應器少說也有上百個。

理財周刊841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新藍海再現
◎洪寶山發行人語>下一個兆豐?
◎馬凱財金觀察>人類胥賴敬事尊長以存
◎投資大師>李永年抓出樂陞案兩大疑點一個錯誤
◎理財我最大>李仕元:練習氣功,找回人類原始潛能
◎特別企畫>台灣一千家 小而美隱形冠軍登場
◎莊孟翰房地產會客室>當前推動社會住宅五大重要議題
◎陸股脈動>十三五計畫固廢板塊 躍升環保新彗星
◎林和彥時間密碼>波羅的海運費指數飆漲 新興迎旺季
◎邱鼎泰全球鑫攻略>第四季雜音多 台股可能中期回檔修正
◎邁向上市之路>未上市訊息波動大 興櫃領軍突僵局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理財周刊》官方網站;《理財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6-10-06 15:14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