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88歲的余姓老翁,平時不忌口,每餐都一定要有肉,且依定要喝逾3碗湯,加上年節期間飲食過度油膩,飯後1-2小時後開始出現右上腹悶痛或絞痛症狀,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膽結石,經手術治療,加上改變飲食型態,恢復狀況良好。
常被誤以為是胃痛或消化不良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秉欣表示,絕大部分的膽結石是毫無症狀的,最單純的發作稱作膽絞痛,通常是在可能合併腹脹或是噁心嘔吐。症狀的持續時間從幾分鐘到數十分鐘不等,疼痛位置有時會在心窩,常常會被誤以為是胃痛或消化不良。
膽結石的預防關鍵在於飲食,該吃飯的時間不吃飯,會使得膽汁持續在膽囊中濃縮,也會使得濃稠的膽汁無法排出,其次是體重控制,過重會導致罹患膽結石的風險增加。再來是三餐定時,避免長時間的空腹,適當的飲食搭配足夠的運動可以避免結石的產生。
控制食用的量 3件事特別注意
患有膽結石的民眾,應該要避免在一餐內攝取過量的油脂,謝秉欣醫師特別提醒,有些食物特別容易造成腸胃不適,或是膽結石發作,應該盡量控制食用的量,飲食習慣上也有3件事應該特別注意:
1) 含脂肪的食材/
肥肉、五花肉、豬腳、雞皮、魚肚等,或是油炸類的食物,都會延緩胃部排空,造成胃脹,胃食道逆流,也會誘發膽結石發作或是急性胰臟炎。
2) 糯米類的製品/
包括油飯,麻糬等。由於消化速度緩慢,容易造成胃脹,胃食道逆流,建議一餐不宜超過1碗。
3) 飲酒/
飲酒會誘發胰臟炎和酒精性肝炎,建議啤酒一天不超過1公升。紅酒不超過250cc。高粱酒等烈酒則不宜超過100cc。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