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Zera 圖片來源:Uber @Facebook
Uber最近的衝擊可說是內外交加,最近川普以行政命令禁止七個伊斯蘭教國家的公民入境美國,引發極大的爭議,紐約的小黃發起拒載罷工的活動,但是Uber的官方推文表示,到JFK機場的價格不會調整,言下之意表示不只不響應罷工,還趁機賺錢,引發眾怒,有民眾發起#DeleteUber活動,一個星期之內竟然超過20萬人響應刪除Uber的App。同一時間Uber的對手Lyft的免費App下載量從排名39躍升到第4,首度超越Uber,Lyft還捐出100萬美金給美國公民自由聯盟,並且強力抨擊川普的禁令損害美國社會的核心價值,Uber CEO看到情勢嚴峻,立即請辭擔任川普經濟顧問,並且聲明經濟顧問職務並不是為川普所有的政策背書,Uber尊重移民和難民,同時成立300萬美金的基金會要補助受禁令影響的員工,這一切就是為著企業的永續經營,希望能夠切割政治,讓社群媒體燒起來的戰火能夠止息。
Uber在台灣也隔海發生大地震,前幾天交通部對Uber開出2億3千1百萬的罰單,並勒令停業,Uber隨即宣布2月10日起暫停在台灣的服務。進軍台灣4年,已經有1500萬次的載客服務,對市場是個不小的震撼。政府堅持要求Uber一定要將目前登記的資訊服務業改為運輸服務,並且要納稅、納管、納保險。Uber被視為是新創共享經濟的代表性產業,在全球市場蓬勃發展,但是因為衝擊到傳統的計程車運輸業,台灣8萬台小黃已經呈現飽和的狀態,Uber加入市場提供更好的服務,更便宜的車資,搶走不少生意。幾個月前計程車業者發動2000輛車子包圍立法院抗議Uber違法經營,如今公權力果真逼退Uber了。
這是一個3輸的挫敗局面: 1.消費者失去一個更便捷、便宜的運輸搭乘管道,消費者整體評價正面大於負面。 2.政府保護了傳統的計程車業者,也顧住了選票,但是台灣現行的法令僵化保守,對於新創科技的包容接納相對保守。 3.Uber面對停業與巨額罰鍰,暫停之後如何再出發值得關注。即便Uber打著科技與新創的共享經濟是一個不可擋的趨勢,但是絕對無法在法律面前豁免,新創企業帶給舊有產業的衝擊與破壞需要有更高的智慧去因應,法律遵循也是需要並行的新趨勢。
除了Uber之外,立法院也通過發展觀光條例第55條之1的 Airbnb條款,未來沒有領取營業執照,經營觀光旅遊民宿若進行廣告刊登將被罰鍰。數位浪潮興起,我們是不是要停留在以為保護傳統產業就可以保證大家安居樂業?數位化經濟帶來的衝擊,我們是不是一昧地用重罰來將所有的新創科技數位產業拒於千里之外?今天拒絕了Uber 和Airbnb,然後呢?政府是不是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創造雙贏,讓台灣可以跟國際接軌,讓我們的法治環境是權衡如何與傳統產業並存,法律條文是鬆綁接納的空間,而不是修改新的法條去擋住新創數位科技產業於門外。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