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業近30年的他,是什麼原因,離開熟悉的地方,拿起攪拌器、揉起麵糰,當起烘焙坊的夢想追逐者?

記者: 退休好幸福
地方新聞 | | 觀看數:0
在媒體業近30年的他,是什麼原因,離開熟悉的地方,拿起攪拌器、揉起麵糰,當起烘焙坊的夢想追逐者?

撰文/林玫妮、攝影/張紋豪、圖片提供/魯惠國

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一個在媒體業根深柢固近30年、熱愛揮灑筆墨、講求實事求是精神的文人,毅然決然離開熟悉的地方,選擇退休,拿起攪拌器、揉起麵糰,當起了烘焙坊的夢想追逐者呢?

 

資深媒體人 寬闊思維

在媒體業打滾多年的魯惠國,一開始是從中國時報的廣告校對員做起,那時還是屬於創辦人余紀忠的時代,大夥們講求效率,每天工作宛如戰場般,充滿各種挑戰與時間壓力。當時報社有個明文規定,如果一個月中,撰寫的報導裡完全沒有錯字,即可得到當月獎金6500元,但若是被抓到一個錯字,立刻被扣3000 元,魯惠國說:「這就是當年我們所謂的『一字千金』啊!」

而後,他一路升遷,順利成為中國時報編輯臺上重要的得力助手,魯惠國強調,那個年代講究實事求是,所有的新聞都是需要認證的,共事的同事們,各個抱持著要將最正確的資訊傳達給社會大眾的使命與信念。

▲偶爾揮灑於筆墨間,也是魯惠國的另一個興趣。

 

魯惠國感嘆:「現今媒體的亂象越來越嚴重,同一則新聞可能兩家媒體報出來完全不一樣,讓民眾再也分不清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了。」對於報紙的興衰、媒體業的演變,魯惠國心中有無限的感慨,從前那個讓他感到驕傲的舞臺,如今卻變得如此生疏,於是在2013年,他決定離開這個陪伴他近30年的地方,出來自己找尋答案,將真實的世界呈現在眼前。

2014年退休後,他先是去了一趟海南三亞市,在這大陸最南端的地方,四季皆夏,氣候宛如熱帶雨林般濕熱,魯惠國形容:「那的地理位置就是臺灣的高雄。」當時,與合夥人在此做起臺灣精品的販售,待了一年後,因經營不順,與友人轉戰廣東梅縣。

▲魯惠國與前內政部政務次長蕭家淇(圖中)以及現任工商時報總編輯陳國瑋(圖右)合影。

 

廣東梅縣有座知名的觀光景點「櫻花谷」,是一位臺商經營10 多年的結晶,魯惠國與合夥人到此,開了一間咖啡店,並協助規劃一系列臺灣商品特賣店、小吃店,直至2015年6月底才回到臺灣。梅縣的事業雖有了成長,但回到家鄉的魯惠國依舊閒不下來,他與合夥人左顧右盼,得知一位從前從事電子書的朋友,現在正在製作手工麵包,這點讓他大感興趣。

雙方談妥後,他便開始「與麵糰為伍」新人生,放下筆桿、拿起麵桿,雖在練習中燙傷了手、起了水泡,但他仍然甘之如飴,他發現,每當麵糰慢慢的在烤箱中膨脹起來,會讓他有種無法言喻的幸福,加上麵包又是許多人喜歡的食物,不管當早餐、下午茶都很合適,於是,魯惠國的麵包店就誕生了!

 

臺式歐風外厚內軟 捕獲人心

「我的麵包有點類似歐式風格,表皮像法國麵包般有韌性,但內餡改良為較鬆軟的口感,比較適合臺灣人的口味。」魯惠國說。而店內的麵包是使用老麵糰發酵,堅持健康,不隨便加糖,利用水果、蔬菜、堅果等原料,做出養生的窯烤麵包,不論是桂圓核桃、黑糖蔓越莓、香蕉巧克力,都十分受歡迎。另外,店內還推出窯烤Pizza,現揉現烤充滿嚼勁,利用天然的食材,征服消費者的味蕾。

魯惠國強調,做麵包要有心,因為喜歡所以會做到好,時時提醒著自己要堅持做好每一件事,並把幸福傳遞給每個人。店內的周邊商品,果醬、橄欖油、白桃烏龍茶等,則是他鼓勵、照顧一些小農或朋友的心意。他笑著說,現在每天都能睡得好,且更留心自己的健康狀況,發現原來幸福是那麼的簡單。

 

機會分享尋覓志同道合之人

開設「Popo Family波波家族」後,魯惠國天天面對不同的客人,分享麵包的美味,讓他更加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未來,他希望能透過親手教學將「Popo Family波波家族」的理念,傳遞給有緣人,或許是另一對退休夫妻檔,又或是另一位想運用退休金的高年級創業者。

「這是一種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的想法。」去年也剛取得政大EMBA學位的魯惠國,認為當孩子長大了,紛紛離開家庭向外翱翔,父母辛苦了大半輩子,也應該為自己的下半生做打算,找尋另一份幸福。

當然,這樣的想法是需要雙方的共識與協調,他也不強求,慢慢的等著志同道合,且需要他幫助的人出現,對魯惠國來說,這同樣是一件將幸福給予他人的想法。

 

★魯惠國小檔案:

出生│1961年8月
經歷│中國時報編輯部、工商時報業務部副總、商訊文化總經理

 

【延伸閱讀】

不老騎士的騎遊人生,許銘峰的單車哲學 

陳銘驤卸下軍人武裝,傳遞快樂童話

最後更新時間:2017-03-07 19:34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