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儀坤籲壯大本土FinTech 提高國際競爭力

記者: 理財周刊
生活新聞 | | 觀看數:0
李儀坤籲壯大本土FinTech 提高國際競爭力

文.洪寶山

前一陣子「想哭」(WannaCry)電腦病毒無預警的肆虐全球,電腦中毒的用戶資料不但被隱藏,還被要求以「比特幣」支付贖金,讓政府、企業及個人都人心惶惶,深怕因電腦中毒而遭受損失。隨著科技進步,許多從前只在科幻電影裡看過的高科技,甚至是想都沒想到過的技術一一出現在世人眼前,就連贖金都要透過數位貨幣「比特幣」來支付,真的是如電影情節般令人難以想像。

420178

說到比特幣,我們就不能不談談近年最流行的新主題「FinTech」─金融科技,FinTech包括電子支付、行動支付、P2P融資、股權型群眾募資、數位貨幣、機器人理財、網路保險、雲端會計及FinTech安全等九個商業模式,而比特幣就屬於數位貨幣的一種。

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長期投入FinTech研究,並出版著作《FinTech 2.0:金融結合科技,即將顛覆金融業的遊戲規則!》的台灣經濟研究院金融顧問李儀坤說,FinTech是如今的潮流,不懂或排斥FinTech的人,三十年後恐怕將找不到銀行。

李儀坤指出,FinTech最早是在1980年代,從美國大型銀行的資訊化、自動提款機(ATM)裝設,到網路化等一連串的改變開始的,但隨著科技的進步,FinTech有了不同的定義與內容,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出現後,人類的行為更是有了重大的改變,現在每個人隨時隨地都能透過手機辦公或做生意。

因此,一些有創新想法的科技人才利用這個優勢,開發了許多新金融商品與服務,並把技術帶到美國矽谷尋求資金的投入,或將技術賣給科技公司,這些以網路創新商品和金融服務來介入金融市場的產業就是「金融科技業」,而金融科技業也成了銀行的競爭對手。

金融科技業的發展以及其對傳統金融業所帶來的影響,需視該國的國情、政府態度、法系、原有金融體系是否發達,以及民眾使用手機的習慣而定,每個國家的情況不盡相同。例如英、美的金融體系非常發達,照理來說不利於FinTech的發展,但在金融海嘯之後,英國政府發現該國的四大銀行寡占了國內七成的金融業務,進而能夠操控市場利率,而民眾只能被動接受,為了改善這種情況,英國政府於是鼓勵FinTech的發展,讓金融科技業推出方便、好用又便宜的金融商品與服務來嘉惠大眾。

中國大陸的情況則是一切都由黨來領導,由於中國幅員廣大,黨中央認為FinTech可以彌補銀行的不足,因此積極推動FinTech,省掉長時間修法或立法的過程。台灣和日本的傳統金融體系都非常發達,台灣更因為是全球便利商店最密集的地方,平均每萬人就有一家便利商店,而且幾乎每家便利商店都設有ATM,等於是把銀行的分行延伸到全台各個角落,使用金融服務的高度便利性讓台灣人不需要特別使用智慧金融服務,也使得FinTech的發展在台灣沒有急迫性。

發展FinTech需一定市場規模

李儀坤說,通常網路金融在相對落後的國家發展較好,那是因為銀行設置不普遍以及民眾在銀行開戶比率不高,因而促成了網路金融的發展。

在FinTech幾個商業模式中,會對傳統金融業造成影響的就屬「支付」及「融資」兩個商業模式,在支付方面包括匯款及網購支付等等,在融資方面目前則僅限於小額及個人貸款。不過台灣及日本由於銀行設立普及,民眾普遍尚未建立使用電子金融服務的習慣,因此傳統金融業尚未感受到明顯的影響。

李儀坤指出,國內銀行普及的現況與1990年政府開放新銀行的政策有關,當時他正借調金管會,經上級指示提出開放新銀行的相關研究報告,在他所提出的報告中建議政府僅開放五家銀行,但結果卻是提出申請的十六家銀行全數獲得通過,以至於目前國內銀行過剩,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和日本一樣成為全球利差最小的國家之一,同時FinTech要進入金融市場的利基就會很小。

雖然FinTech目前在台灣看似沒有發展的利基,但李儀坤認為台灣不能因此而忽略對金融科技產業的培養,畢竟FinTech的發展是全球化的,如果台灣不培植自己的FinTech產業,最後只能打開大門讓外商長驅直入。不過,要發展FinTech產業,不得不面對市場規模這個現實的問題,如果沒有足夠的市場規模支持,產業的發展將非常辛苦,而且也很難跟大公司競爭。

促金融與金融科技業競合雙贏

此外,政府的支持也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對金融科技業的創業資金挹注,以及相關法令的修改放寬,都是產業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李儀坤認為政府應該積極思考規劃,培養並壯大本土的金融科技產業,才有機會與國際競爭。

FinTech最大特色就是提供迅速又便宜的金融商品及服務,而且可以隨著環境及科技的演進不斷創新,不過為了維持金融的穩定性及安全性,國內對金融業採取嚴格的管制措施,以至於金融業很難迎合FinTech的發展做出創新與轉型。

李儀坤認為,傳統金融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金融業應該思考如何與金融科技業者合作,例如提供業者創業融資,甚至是投資或併購金融科技企業,讓金融業與金融科技業維持良好的競合關係,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面。他希望政府可以促進雙方合作,只有金融業及金融科技產業互蒙其利,才能讓雙方都有更好的發展。

除了支付與融資之外,機器人理財也是FinTech領域中頗受歡迎的一個主題,由於機器人可以透過大數據及AI人工智慧,整合並提供消費者需要的金融資訊與服務,而且機器人不會疲倦、沒有情緒,也不會因為個人利害考量而提供不符合客戶需求的建議,因此慢慢的有銀行逐步引進機器人擔負一部分的客戶服務工作,這一方面有可能對金融業從業人員帶來衝擊。

網路時代 要有防毒防駭基本意識

此外,在FinTech產業中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就是FinTech安全,網路的發達以及透過網路使用金融服務頻率的增加,都提高了用戶個資被駭的機率,因此,如何保護客戶以及金融業者本身財產及資訊的安全,FinTech安全業者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李儀坤說,不論什麼事情都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各種犯罪型態的受害者,網路犯罪也是一樣,只要上網就不可能完全避免電腦中毒或資料被駭的可能性,更何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論資安人員設計出什麼新的防範技術,要不了多久就會被破解,但這並不是說FinTech安全業沒有存在的必要,相反的是更提升了FinTech安全業的重要性。

既然無法百分之百避免風險,李儀坤建議大家,如果電腦被駭客入侵一定要冷靜的設法善後,讓損失減到最低。台灣的資安法中也有相關規範,當金融業發現受到駭客入侵時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主管機關,以便讓所有的金融業者事先防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損失。

至於一般民眾,李儀坤則認為不必太過擔心,因為原則上國際間的駭客都是鎖定金融業或大企業,不會將時間花費在存款金額較小的一般民眾身上,但民眾若是擔心遭駭,就應該養成定期變更密碼的習慣,並且提高密碼的複雜程度,才可以降低被駭的機會。

科技的進步帶動生活型態的改變,只要生活在這個時代就無法逃避這些改變,既然無法逃避那就只有積極面對,唯有面對它、瞭解它,才不會害怕它,如此才能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讓生活更為便利。

理財周刊880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亞馬遜再進化
◎洪寶山發行人語>新零售商機 體驗式經濟
◎財金觀察>人類因熱愛工作而偉大
◎房市觀察>檢視景氣觸底五大重要流程
◎陸股動脈>美歐景氣不同步 股市仍各自表述
◎理財我最大>李儀坤籲壯大本土FinTech 提高國際競爭力
◎楊天迪量價領航>永冠-KY還有前瞻綠能題材
◎邱鼎泰飆股鑫天地>i8軟板大單挹注 台郡營運爆發可期
◎期股捷報>全球股市後續仍得看FED政策
◎能量論台股>布局長榮、中信金、裕融、群益NBI生技房市放大鏡
◎房市放大鏡>房市趕底的六大指標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理財周刊》官方網站;《理財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熱門推薦

    最後更新時間:2017-07-06 17:14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