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原鄉紀遊:每餐飯無酒不歡,關於內蒙古喝酒的故事,原來還有這麼多學問~~

記者: 大塊文化
國際新聞 | | 觀看數:0
成吉思汗原鄉紀遊:每餐飯無酒不歡,關於內蒙古喝酒的故事,原來還有這麼多學問~~

喝酒的故事

自從去過了草原,與一眾朋友聊天時,我時常講到在內蒙古喝酒的經歷和體會。懂喝酒與不懂喝酒的,聽了亦覺有趣。寫草原紀行,是否要有說酒故事的專題,我一直猶豫。因為喝酒,是很爭論性的問題。但是,「喝酒」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人類長久以來的一項生活習慣。酒,為人類社會文明與飲食文化不可不言及的內容。我自己尚能飲酒,幸好從不酗酒。跑地方多了,接觸所及,感覺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對喝酒有不同的態度和習慣。從喝酒中去觀察,甚至可體會到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的價值。去過內蒙古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很喜歡喝酒的地方。

439367

一九九四年第一次去呼和浩特市,不過短短幾天,已感受到內蒙果然名不虛傳,是一個離不開酒的地方。每餐飯無酒不歡。幾天來,事情談過了,也喝了主人家好幾頓酒。一個晚聚,我要作東回請。在酒樓賣酒的地方,我挑了一二種酒,不在價錢,選上的是一種大約四十度左右的白酒。幾天以來,自覺喝得太多了,想喝度數低一點的,善待自己。購了幾瓶,擺放在飯桌上。其中一位當地朋友輕聲地說:「陳先生,這種酒的度數太低了吧?」聽了有些愕然。認識不算久,如此直率地說,真有點意外。主人家既然這樣說,只好掉換了,改成度數高的。日後我們之間稔熟了,才知道蒙古地區,喝酒的,都喜愛喝烈酒。理由是度數較烈的酒,比較合胃口。其且認為,高度酒喝後,酒精容易揮發,不大傷身體。是耶?非耶?我不清楚。自己經驗是,喝低度酒如中國黃酒,日本的清酒,甚至是啤酒,千萬別喝醉。這些低度酒喝醉了,頭痛若裂,難過極了。好的高度酒,醉後卻易醒復,醉時亦好過點,不知是否這種道理。

八、九○年代,內地的宴請,喝酒有兩種現象。

一是喜歡喝啤酒,在內蒙古地區,當地人都不大喝啤酒。

二是宴桌上總有三種酒,大的杯是啤酒,中的杯是葡萄酒,小的杯是中國白酒或洋酒。

在內蒙不管酒杯大小,只有中國白酒。初訪呼市的一回,在返港前的一晚,主人在一個蒙古包的餐館中宴請。對我來說,是頭一次,感覺充滿草原情調。也學懂了蒙古人端起酒杯喝酒前,要先敬天,其次敬地,再敬人的禮儀。一個穿著蒙古袍的姑娘,不時的拿著白色酒瓶,不斷在你身旁,一邊唱著歌一邊勸飲。這種情景,酒,哪能停得下來,只好不醉無歸了。席間,大塊大塊用刀、甚至用手去吃羊肉,大口小口地喝著酒,豪氣干雲,氣氛熱鬧極了,情緒痛快極了,酒亦會愈喝愈興奮。

八○年代在新疆伊犂附近的蒙古自治縣,嘗過下馬酒、上馬酒的,老遠來去迎送的喝酒。對在南方人來說,已覺新奇。神州大地,不同地域不同風俗,讓你神奇的多得是。八○年代初,到西安,一邊喝酒,一邊和詩,飯罷再以書法寫成留念。這種經驗,真讓我這個念文科的慚愧。酒興是有了,也應付得了。不懂詩,也不善書法。西安,到底是千年古都,仍留下了斗酒百篇的人文遺風。

闖蕩內蒙地區幾年,可以說的喝酒故事,真的不少。春節期間,零下二十度在牧民蒙古包內喝;在室韋鎮與「俄羅斯大嫂」喝;在遼瓷之鄉,整一瓶一瓶地拚酒;在美岱召一口氣喝三大杯烈酒;在赤峰市盤龍大戰幾小時的混戰等等,不一而足。都可繪影繪聲,是其他地方未遭遇過的喝酒故事:熱情、盡興、豪邁、痛快。但千萬別誤會,不喝酒的人,不就是去不了內蒙!事情卻非如此,如果真是滴酒不沾,一再辯解,主人就不會勉強。近年受外邊風氣影響、加上生活豐富精彩,也不像過往了,倒是「文明」了,但卻欠缺了以往在草原上特有的一份豪情。能酒的,試一下「醉臥草原君莫笑」,亦是人生美事。

《草原帝國》一書的作者說過,蒙古人常喝烈性酒的。實際上,有些歷史學家認為,有些蒙古統治者所以英年早逝,是與酗酒有關。歷史也確實如此。

成吉思汗甚至蒙古人接觸到酒,在《元史》〈阿剌兀思剔吉忽里傳〉有一段記載,在成吉思汗要討伐位於蒙古高原西部的乃蠻部,已與成吉思汗暗通款曲的汪古部阿拉兀思汗,不僅拒絕乃蠻部太陽汗要求支援的請求,並逮捕乃蠻使者,通信給成吉思汗,並贈送給他六桶美酒。當時蒙古族人尚不知什麼是酒。成吉思汗一連喝了三杯,停下來說:「這樣的東西,如果只喝一點,是可以提神的。如果喝多了,會迷失本性。」可見成吉思汗是一個很理性的人。

成吉思汗生前也曾立過禁酗酒令。可惜,他自己的子孫輩已不聽他的話了,不少沾上了酒癮。成吉思汗的么子、年僅四十歲的拖雷,在一次狂飲作樂後的第二天早晨,因宿醉走出帳外而倒地暴斃。

一二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在蒙古漠北首都哈剌和林的窩闊台大汗駕崩,據說也是酒醉昏迷而死的。成吉思汗的幾代繼承人,不少更因酗酒而英年去世。

隨著蒙古的強大,征服四方,物資豐富,酒已日漸成蒙古人的生活必需品,飲酒亦成為蒙古人的嗜好了。一直沿襲下來,以至於今,喝酒成了蒙古高原的生活特色。蒙古地區之好酒,我還是以地理生活環境去理解的好。

以往蒙古人,生活在草原,生活單調,天寒地凍,茫野孤寂,容易借酒聚興;如要四處征戰擄掠,生死須臾,戰後喝酒狂歡,這都有自然環境和生活形態的影響。

其實,自人類有文明起,就離不開酒。而酒在人類文明中,毀譽參半。少了酒,或許人類文明少了不少倒行逆施、糊塗混帳的大小事;但缺了酒,人類文明就沒有那樣多姿多采。沒有曹操的「對酒當歌」,劉伶的載酒負鋤,沒有李白的〈將進酒〉和斗酒百篇,沒有蘇軾「把酒問青天」,李清照的「濃睡不消殘酒」等等。這些數不盡的人文風流韻事,古今中外皆然,分別的只是各時各地的不同而已。日本人之好酒,是與他們的社會環境和心理結構有關,也是例子。喝酒,是可以體驗到不同地區和民眾的生活習慣和態度的,這就是酒的文化。

 

439368

本文摘自網路與書出版《成吉思汗原鄉紀遊:走進蒙古高原帝王州

【更多訊息請上《大塊文化》官網;《大塊文化》粉絲團。本文由大塊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後更新時間:2017-07-27 13:54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