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陳木村
拜科技進步與發達之賜,尤其是台灣,可以說從小孩到老年人幾乎都是人手一機,無論是在走路、搭車、等車、吃飯、購物、旅遊、早晚起床與睡覺前等,隨時都可以看到人人在滑手機,而且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非常的多,讓人幾乎是無法想像的生活運動品。
有一次到銀行辦理金融業務,在銀行櫃台前等候區位子上,旁邊坐了一對父子,老人家帶著頂在鼻梁上的老花眼在看報紙,兒子則在旁邊低頭猛滑手機,父子倆彼此都沒有交談,大約經過了10分鐘之後,兒子有點不耐煩轉頭:老爸,還要等多久啊!就跟你說過用電匯的方式你偏不要,寧可在這裡等叫號、、老人家轉個頭、兩眼無神的凝望了小孩:急什麼!就算還未叫到我的號碼,你在旁邊陪我一下又有何仿呢!小孩無言以對望著老爸、、然後再繼續滑他的手機。
一對年輕夫妻帶著還躺在嬰兒車上面的小孩到餐廳用餐,兩夫妻在用餐期間不只沒有交談,而且是一面用餐一面各自在滑著手機,就連嬰兒車上的小孩在呼叫時,此時身為媽媽的人立即手腳並用,除了還是繼續滑著手機,同時立即用腳來回推動著嬰兒車,試圖是要讓小孩靜下來的意味。你如果是坐在隔桌看到這種情景,你會有何想法呢?
每次搭捷運時,一上車後總是會呈現兩種場景,不是有的人在滑手機,要不然就是有的人在閉目養神,每個人好像都無視於車上人的存在。
為了讓參與「靜心」的學員能在三天二夜裡,感受與體驗不同的禪坐情境、心靈歸零、意志激勵等活動,所以主辦單位邀求參與學員一進入園區後,所有的手機必須繳交出來並統一保管,此時竟然會有人不願意配合此項要求而退訓。甚而到第三天結訓時,學員竟然不會再珍惜最後即將分離的情境,反而是各自先急著要找回手機,以便趕快看手機內的各種訊息,接著就是各自開始不同位置回傳訊息或是直接電話了。
每次看到這種場景總是感慨萬千,手機科技本來用意是要讓人類生活、處事或聯繫上能更為便捷,但卻沒想到發展至今,卻淪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更遠、更陌生,或許這也是當初發明手機人無法想像到的結論。
姑且不論當初發明者的想法或動機如何,但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是否應該思考如何善用手機的功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是更加契機與活化,而不是只為了方便而誤用其真正的功能。
因此如果就前述的現象而言,小孩也可以讓老爸學會手機的操作後,可以就手機上的功能營造一種父子對話、交談的另類方式,那怕是面對面時也是可以如此。因為有時候父子之間難以直接啟口的話,就用這種方式或許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與默契,有時候也可以搭配手機面對面的深化心得與分享。
再如參與培訓時,也可以將手機直接規劃在課程裡,讓手機融入課程的體驗與運作,而不是一味做全部禁用的處理,因為此舉或許會讓學員擔心失去某些尋息,進而擔憂失去機會,同時也會造成學員無法專心參與課程的窘境。
畢竟手機雖然是有其既定功能,因此就其既有功能加以融合與運用,讓人類對手機的運用,不會只有侷限在彼此互相通訊、觀賞各項資訊、打發時間的遊戲功能而已,而是可以再昇華至生活、心靈及溝通上的效果。
那怕是同桌也是各玩各的世界
捷運上都是處在各自的天地裡
延伸閱讀: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