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養生、也尋求各種養生方法與知識,但仍忽略其實養生既不複雜也不困難,只要簡單動動手指,就可隨時隨地幫助自己達到「養生」的功效。
根據五行自然養護法則,每根手指頭都各自連接不同的內臟部位,多按摩一下,就可以加強血液循環,改善身體上某些部位的不舒服感。依照不同的體質來對症下藥,平常在家裡,也可以趁著休閒時間按摩手指,輕鬆達到養生功效。
![]() |
劉吉豐博士將多年來的授課精華, 以西醫理論結合中醫經絡的手指健康操, 調整你全身的小毛病,輕鬆掌握健康人生。 5指養5臟,雙手救健康! 每天5分鐘,長命又健康! |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雙手可作為身體營養以及氣血運行的基準。老祖宗的醫術裡,中醫可透過目視、觸摸雙手以了解身體的循環、機體健康狀況。《黃帝內經》指出,人體臟腑的任何變化都可以通過身體的特徵反映出來。手掌作為與人體各系統聯繫最為密切的器官,自然更能準確且及時地反映機體內部的活動狀況,反映出人體尚未暴露出來的種種潛在疾病。
2013年遍存於食、衣、住、行各層面的造假事件,讓民眾陷於極度不安,不知如何選擇消費;但是保健的事不能只靠醫生,再者長期憂心容易招來病痛,因此提供預防醫學知識為主軸,期望大家習得以手指健康操養心調身的基本功,可以遠離疾病和藥物。
在劉吉豐博士長期研究自律神經醫學知識領域,發現現代人在生活、工作壓力過大的情況下,多有失眠、憂鬱、頭痛、提早老化,甚至罹患癌症的問題,這都可以歸結為自律神經系統失調,因為當系統中的交感神經因壓力而過度反應時,不但形成發炎現象,易致癌症上身,主掌活力泉源的副交感神經也會受到壓抑而低下,造成身體疲累而無法入睡的狀況。
醫學,源於自然。劉博士一直都以自然為師,在生活中落實時程以及生息之道,期待可以走向道家無為的生活,因此特將傳授調整種種失調現象的小撇步,依據中醫理論「五指通五臟」,意即人的五指從大母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到小指,依序掌理脾、肺、心、肝、腎五大臟器,透過適切的按摩手法,可以強化臟器功能,這套簡易的五指健康操,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五臟的按摩師,調理好自身健康。
各位讀者可以從
面對 第一章 「手」中乾坤秀健康
- 你的身體狀況、五臟六腑的健康與否全都顯露於指甲、手溫、掌色之中。
- 手部密訊大公開,掌中穴位貫聯身體小宇宙。
了解 第二章 求醫不如求己 了解你的小毛病
- 你的毛病從何而來。
- 從小毛病到生病,不要忽視了它。
- 自律神經是人體強大的自癒能力系統。
解決 第三章手指健康操;常見疾病「消」
- 70種以上常見毛病的手部穴位按摩法,每天5分鐘保健你一生。
- 拯救擾人的小毛病,靠自己雙手 。
作者簡介
劉吉豐 博士
一、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西醫結合醫學博士
二、現職 :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中西醫結合護研所專任副教授
台灣健康促進與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世界中聯中醫心理學會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世界中聯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三、 經歷:
- 中國山東中醫藥大學博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委員
- 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中醫師考試及格
-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
- 中華民國保健推廣協會理事長
- 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
- 人間衛視『節氣養生』節目主持人
- TVBS 健康兩點靈 節目專訪
- 東風電視台 女人要有錢 節目專訪
- 東森電視台 57健康同學會 節目專訪
- 三立電視台 女人好犀利 節目專訪
- 中天電視台 小燕之夜 節目專訪
- 佛光山現代醫學論壇 主持人
推薦序一 臺北醫學大學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暨家庭醫學科 主任 謝瀛華
讀者是不是也曾經有對病情發展不清楚進入大醫院求診,才發現過敏相關疾病甚至更輕微的症狀的經驗呢?又或者有人一直覺得身體有些不對勁,但自行判斷又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最後拖到不能再拖了才進醫院問診,卻為時已晚? 當身體症狀呈現,採取相對應措施一直是國人都該培養的正確觀念。但常有病患一旦有過第一個「小毛病」的經驗,之後再有類似症狀產生時就會選擇忽略;最後也變成了第二個例子所描述的病患。 現代人的文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都不是一夜產生的,慢性病或是重大疾病都會有很多前兆來警告病患不要忽略自己的身體狀況。 劉博士在本書跟讀者們分享「手」所反映出來的各種警訊,讀者有多一份常識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上,不但可以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大大降低身體警訊的風險;也可以運用本書的知識幫助親朋好友,避免任何自己在乎的人發生後悔莫及的情形。 看完本書的讀者將可以擔任自己的保健守門員,隨時運用雙手調養身體狀況。書中循序漸進的步驟對於沒有基礎中醫學知識的讀者也是很推薦的教材。請各位讀者在翻開下一頁之前甩一甩你的手吧,因為你的手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會變的很忙碌。 書中也提到平常強身保健的重要性,運用手部運動不但可以及早發現身體的狀況,更重要的是保持氣血循環以維護身體的健康。很高興劉博士撰寫此書,將民眾認為艱澀的醫學知識變得簡單又好用。 「預防勝於治療」不但是本書強調的重點之一,更是國人需要培養的觀念。當運用書中的知識後身體狀況也不見好轉時,還是要趕緊前往醫院求診,以免耽誤治療的黃金時期。推薦序二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 血液腫瘤科 主任 戴承正
血液之於人體就像河川之於地球一樣的重要,劉博士以中醫的角度提到幾個很實用的資訊,血液在手中透過不同方式呈現出來的警訊。讀完本書後,相信許多讀者都可以依據書中的內容來檢測身體的狀況。 第一個資訊是顏色。手和腦相輔相成“心靈手巧”,可見,手指與腦子的協調性是有很大關聯的。我們都知道,手和人體器官的反射區,廣泛的用於保健治療。 現代的工作大都離不開電腦、手機、現代化的精密儀器代替了從前的手力勞動。我們需要的僅僅是動動手指,保持規定的姿勢就可以完成工作。 現代病的鼠標手,就是很好的例子,書中告知讀者不同顏色和狀態出現於指甲與手掌中的時候該注意的事項。 第二個資訊是溫度。我們因為天氣冷而多加件衣服、睡前喝點酒增加血液溫度讓自己好眠,這都是日常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例子。本書中告訴我們可以從手中溫度研判身體的狀態。 「十指連心」,手部經絡及穴道極為豐富,在掌心、指掌與全身經絡相接。你們一定常見到老人家們手中把玩的一種東西:手掌中握著兩個圓鐵球或是玉的,不 停的轉動,當不停的壓擠、摩擦時,充分的調動了手掌的所有手部骨胳、關節。指掌部的血管得以反復揉擠,按摩。這種“手掌聯繫”增强了血管的舒縮能力,手掌 的經絡循環暢通,在不知不覺間改善了血管的功能,進而達到了鍛煉全身的目的。 醫生最不願見到的就是病患拖過最佳治療時期才進入醫院求診,雖然現在醫療科技已經十分進步,也不代表科技可以治百病。沒有第一時間求診的病患往往就算 可以治標也治不了本,衍生其他病症或是日後復發的機率都比及時求診的病患高出許多。本書提供讀者許多判斷的方式,一旦察覺身體有任何的不對勁,一定要盡快 到醫院求診,不但醫生可以及時幫助病患,提供病患最完整的資訊;完全康復的機率也非常高。
目錄
作者序
推薦序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校長 謝楠楨臺北醫學大學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 暨家庭醫學科主任 謝瀛華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 血液腫瘤科主任 戴承正富邦人壽 營業處經理 于淑儀澳盛銀行 信用卡消費部 協理 劉秋霞PART 1「手」中乾坤秀健康1-1 指甲與身體的「微」秘密1-2 目視手掌顏色辨別體內循環1-3 手感是身體健康的溫度計1-4 心手相連 穴位是天然的妙藥1-5 古老自癒學「五指」乾坤PART 2 求醫不如求己 了解你的小毛病透過各種症狀描述,檢視自己是否為自律神經失調2-1 現代人,潛藏的健康危機─自律神經疾病2-2 自律神經的重要程度等同於大腦2-3 自律神經失調的5大原因2-4 交感神經v.s.副交感神經中西醫說法大不同2-5 自律神經與各種疾病的關聯性2-6 自律神經療癒法與五行、五感、五音的關聯性PART 3 手指健康操;常見疾病「消」3-1 消化系統疾病─腸胃道不好,腹瀉、胃火怎麼辦?01. 便秘02. 反胃絞痛!臉色慘白手腳冰冷03. 胃食道逆流04. 胃痛05. 腸躁症06. 小心罹癌!「痔」在必得?!3-2 神經系統疾病─工作壓力大、失眠、精神緊張怎麼辦?01. 失眠沒胃口,眼紅口乾便秘02. 頭沉重不能眠,胸悶口苦03. 多夢易醒,眼花暈眩倦態04. 心悸難寢,頭昏耳鳴,口乾津少05. 風寒頭痛,頸背僵硬,胃寒舌苔薄白06. 風熱頭脹痛,面紅口乾舌燥又便秘07. 風濕頭悶痛,四肢沉重,胸悶腹脹08. 頭隱隱作痛,心悸,臉色蒼白09. 頭痛,耳鳴昏眩,腰膝痠軟疲倦10. 胸悶脹痛,排瀉不調11. 情緒急躁易怒,頭痛耳鳴12. 心神恍惚,喜怒無常,多疑膽小13. 思慮多疑失眠健忘,面無血色14. 焦躁不寧多夢,口乾舌燥盜汗3-3 血液及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心臟並紓解有一套01. 高血壓,煩躁失眠暈眩,身體僵硬02. 低血壓致昏迷,頭暈眼花03. 煩躁暈眩,肝陽上亢,耳鳴腦脹痛04. 失眠暈眩,氣血虧虛,精神恍惚05. 眼乾暈眩,腎經不足,手腳冰冷06. 頭暈耳鳴,突發口歪眼斜07. 頭痛暈眩,意識不清,半身不遂08. 肌肉萎縮,癱瘓痙攣09. 焦慮不安胃口差,呼吸急促10. 心悸耳鳴腰痠,口乾盜汗舌紅11. 煩躁易受驚,便秘口苦舌紅12. 胸悶劇烈絞痛!心血瘀阻,舌紫苔薄13. 情緒抑鬱,氣滯心胸隱隱作痛14. 胸悶重微痛,疲倦無力15. 悶憋心痛,盜汗,頭暈耳鳴,便秘16. 全身沉重,下肢水腫、胸悶噁心17. 皮膚腫脹發亮,胸悶口乾便硬18. 面浮身腫,四肢冰冷,尿量異常19. 肥胖!多食易餓,口易乾苦舌紅20. 肥胖!頭昏眼花,肢體困倦21. 舌胖有齒印,四肢易浮腫,暴飲暴食22. 臉肥胖!下肢浮腫,氣短乏力易喘23. 局部大量出汗,渾身痠痛24. 盜汗難眠,氣色不佳25. 夜裡頻盜汗,兩頰潮紅26. 汗液濕黏發黃,口苦尿色黃3-4 感冒及過敏性疾病─氣候大改變、咳不停該怎麼辦?01. 感冒02. 咳嗽03. 氣喘04. 異位性皮膚炎05. 蕁麻疹06. 皮膚乾癢3-5 美容及提高免疫力─愛美族皮膚老化,外敷不治本01. 延緩肌膚老化、消除(防止)皺紋02. 黑眼圈03. 加強免疫力04. 提神醒腦,加強記憶力05 青春痘(臉、鼻子、下巴、左右臉頰)相關影音:
週一至週五下午一點、晚上七點播出
劉吉豐 博士 主持
節目介紹: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養生、也尋求各種養生方法與知識,但仍忽略其實養生既不複雜也不困難,只要簡單動動手指,就可隨時隨地幫助自己達到"養生"的功效。節目邀請國立臺北護理學院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專任副教授暨健康中心主任劉吉豐 博士以其擅長的傳統中醫、自然醫學療法的專業背景,教大家透過簡單的按摩手指,以五行自然養護法,每日以病痛證型,依個人體質對症出招!
歡迎按讚加入大都會文化.大旗出版社粉絲行列。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