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歲月遺忘80年的美麗家園,台灣西北角的「樂山教養院」

地方新聞 | | 觀看數:0
一個被歲月遺忘80年的美麗家園,台灣西北角的「樂山教養院」

(資料、照片提供:樂山教養院)
       沿著淡水河左岸一路往北前進,過了關渡大橋,河面上的視野便再無阻攔,迥異於河對岸的淡水那遊客如織的景象,假日午後的八里呈現的卻是一種近乎蒼涼的寧靜,沿著台15線繼續前行,過了渡船頭以後車流就漸漸變少了。
       十三行博物館、八仙樂園、台北港…對許多人來說,八里的印象其實仍是相當薄弱,確實在這個台灣的西北角,以觀音為名的山區,從Google Map的衛星圖上看來,簡直是一個人煙罕至的地方,不過這裡卻有一個鮮有人知的故事,悄悄傳頌了將近80年。當路旁數之不盡的鐵皮屋工廠讓出了一個缺口,這個故事的入口就出現在道路的左方,「樂山療養院」不太起眼的路標將引領你向前,後方的景物豁然開朗,正如同許多美麗故事一般,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美麗、莊嚴的禮拜堂,而它身後,一片蓊鬱中參差的紅磚聚落,一同掀開了故事的序章。
472240472241
歲月遺忘的美麗家園
       提到樂山療養院,很難不去聯想到近年來,因為台北捷運的議題,而聲名大噪的樂生療養院,除了極為相似的名字以外,鮮為人知的是,樂生與樂山事實上就如同一對雙胞姊妹,她們的血緣都來自一名偉大的醫師,戴仁壽博士。
       樂山與樂生被賦予著相同的使命,她們收容、照護著一群在當時的台灣幾乎被人類社會遺棄的病患,因為這種病在衛生尚未開化的時代,被視為是一種天譴,因此這些病患除了生理的痛苦之外,也備嘗遭受疏離的煎熬,這些患者所罹患的正是台灣「癩病」,也就是「痲瘋病」。稍晚於新莊的樂生療養院,樂山療養院在1934年的3月座落在依山傍水的現址以後,她就帶著獨特的低調氣質,遺世獨立在淡水河口,將近80年來,歲月幾乎忘記去改變樂山寧靜的面貌,這寧靜的外貌背後,樂山其實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和曲折的命運。為了細說樂山的故事,我們將時間調回到缺乏現代醫療的台灣,二十世紀初,1911年秋天,孫中山最後的革命正在海的對岸蓄勢待發,清廷風雨飄搖,也在此時,遙遠的英國倫敦,一名學經歷均極為優異的青年醫師,決心向英國宣教師會提出申請,希望能前往台灣行醫宣教,而他就是戴仁壽醫師。
472242
奉獻與堅持,仁醫的典範
       戴仁壽醫師,樂山與樂生的創辦人,被稱為台灣痲瘋病之父,是一位來自加拿大紐芬蘭的宣教醫師(原名Dr. George Gushue-Taylor)。西方醫學在台灣的發展最早起源於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的馬雅各醫師在台南創設的「新樓醫館」,而北台灣則是1872年加拿大長老會的馬偕博士,以及後來成立的滬尾偕醫館最富盛名。1911年,一名青年醫師,毅然放下上流社會的生活,帶著自己新婚的美麗妻子,從倫敦飄洋過海來到當時近乎蠻荒的台灣,進行他行醫宣教的志業,就像是命運註定的一般,這名青年醫師竟然先後成為台南新樓醫院、台北馬偕醫院的院長,而後更是將一生奉獻給癩病的研究與發展,以及癩病病患的照護上,他,就是奉獻與堅持的化身,也是仁醫的典範,戴仁壽醫師。
472243
樂山教養院,園藝體驗活動
       與院生一起動手來體驗園藝的樂趣,馬上報名就可以和我們一起體驗、一起玩樂囉!這次我們與院生一起來體驗園藝的樂趣,透過園藝體驗讓院童可以增加肢體運動,不管你有沒有接觸過園藝,只要充滿熱血的你,歡迎你的加入!希望因為你的參與,讓更多院童能夠一起參與活動,本活動採一對一方式,一名志工帶領一名院童。
472244

善耕雲端找公益,服務學習真Easy!
看更多文章
【更多請上公益媒合平台《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官方網站;《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粉絲團】

最後更新時間:2017-09-19 19:34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