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日本經驗 拒當下流老人

生活新聞 | | 觀看數:0
汲取日本經驗 拒當下流老人

撰文:王儷玲

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於其著作《下流老人》中提出「下流老人」一詞,描述日本高齡者生活貧窮衍生出的社會問題,引發許多省思與迴響。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正在加快,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預估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台灣是否也會出現「下流老人」景象?為避免此情況發生,日本高齡社會的改革經驗及民間企業的因應措施,值得台灣借鏡學習。

目前日本高齡社會已出現以下3種現象:

1.政府退休年金不足:日本在2015年家計調查報告中顯示,一對無存款的60歲退休夫妻活到80歲為止,每月需要花費25萬5,000日圓,但2016年國民年金每人每月平均給付僅5萬5,000日圓,顯示日本老人無法單靠國民年金支撐退休生活。

2.鼓勵民眾自行做退休準備:在發現政府退休年金不足以支應退休生活後,政府開始鼓勵尚未退休者積極理財,為退休做準備。

3.延後退休與高齡創業呈常態:目前日本除了公務員外,民眾可選擇在60歲~70歲之間退休,近期更研議要將退休年齡延後至70歲。此外,已經有高齡人力派遣公司,讓已退休但有體力的高齡者繼續工作或創業。

以上日本社會的3種現象,台灣已完全複製,情況甚至更嚴重。根據政治大學參與的一項退休準備指數調查發現,台灣勞工的退休準備指數只有4.17分(滿分10分),退休準備明顯不足,低於全球平均5.9分。主要原因是不知如何準備、缺乏諮詢管道,顯然在政府推動年金改革後,台灣民眾對於年金不足的危機意識雖提高,卻不知如何解決。

其實勞工可善用專業網站、詢問專業財務顧問,先從自己的退休金缺口開始著手。台灣有些金融機構已將金融科技應用於退休理財,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優化退休理財需求分析與相關投資策略。

以退休理財為例,可透過網站、智慧型手機搭配理財App進行線上理財諮詢。另外還有退休智能理財平台,藉著與人工智能互動,為民眾量身訂做退休理財試算,協助退休需求分析和財務規畫。

此外,銀行提供的安養信託、以房養老,以及保險公司提供的年金險、長期照顧險與健康管理外溢保單,都可作為退休理財的商品。建議上班族應趁早估算出退休金缺口,善用以上商品擬定完善計畫,並透過定期定額方式來儲蓄、投資,只要有恆心,台灣長者一定可拒當「下流老人」!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暨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退休後每月想要有4萬現金流 專家建議照這4點操作

▶存千萬後靠定存能安心退休嗎? 答案是:要繼續投資!

 

723208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Smart財經好讀》;歡迎按讚加入粉絲行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最後更新時間:2018-09-10 14:00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