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並不存在 英國設計鬼才湯瑪斯.海澤維克專訪

美食特搜 | | 觀看數:0
規則並不存在 英國設計鬼才湯瑪斯.海澤維克專訪

114620

撰文  郭書吟 攝影 何經泰 文編 蘇子惠 設計 吳佩玲 圖片 臺北市立美術館  影音製作 賴宏軒

 

英國設計鬼才湯瑪斯.海澤維克 (Thomas Heatherwick)日前來台為北美館特展 《新世代英倫創造:走進海澤維克工作室》開幕,大師講座爆棚,於3月初春吹起「海氏」設計旋風。 其代表作有上海世博〈種子聖殿〉、倫敦奧運聖火炬、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等, 多才與跨界是他的代名詞,他對當代學科分立現象提出批判,憧憬過去自由思考的年代, 「我並非嘗試打破規則,我根本不相信規則的存在。」

《新世代英倫創造》展覽分為4大主題:細說從 頭、構思、製作、敘事,其中製作(Making)特別能看 出海澤維克著迷「手作」的熱情,例如將一張A4紙經 過無數次對折,成為蛇腹型抽風管,以及用液態金屬 打造珠飾雕塑,「我的熱情和成長背景,都和『製造』 脫不開關係。」

「製造者」家庭

海澤維克生長於「手作」家庭,祖母是織品設計師,母親從事珠寶設計。他提及每回走到父母房間,總得穿過堆滿工具的窄樓,他的房間也散見材料與手作物,「小時候想著長大後要當『發明家』,因為發明和手作是人類面對世界的本能。後來,我才知道大 學裡沒有『發明系』。」

讀不成發明系,海澤維克於曼徹斯特理工大學與皇家藝術學院攻讀3D立體設計,那是他稱之為「最美的時光」,系上允許學生用各種詭異材料嘗試形體。他在皇家藝術學院受到恩師Terence Conran啟發,Conran不僅給他地方住,提拔他,更讓海澤維克巨大畢製〈Gazebo〉塔亭成為其宅邸永久設施。

114621

展覽現場。此為海澤維克出名之作上海世博〈種子聖殿〉,工作室特為此作重製模型,1萬多根壓克力棒全經手工打磨。

114622

影響海澤維克畢生的恩師~英國20世紀設計名家Terence Conran,與海澤維克一起在他的巨大畢製Gazebo塔亭裡吃冰棒。為什麼吃冰棒?因為時值畢展,各畢業生為吸引設計界的雇主,卯勁比創意。海澤維克將自己的聯繫資料印製在冰棒棍上,再利用夜間時間到工廠自製冰棒,在展覽期間發給參觀者。舔完冰棒,就能獲得設計師的聯繫資料。

114623

這是海澤維克首次於台灣舉辦建築展。

大工坊工作室

他在24歲那年創立「工坊型」工作室,「我以樓上為家,工作室布滿機具、木料、鐵材等,Heatherwick Studio是我兒時房間的延伸,」他說:「當我知道諸多 主持著名大案的設計師,都在了無生氣的辦公室裡操 作,感到不可思議。過去設計出輝煌建築的人,都是偉 大工匠與石匠;而工業時代建築容易忽略人的尺度, 這或許解釋為何70、80年代樓房經常予人死靈般的感 受,以往講求工藝的手作精神已消失殆盡。」

20年來,Heatherwick Studio成長為擁有180位設計師、建築師和製造者(makers)的大工坊,「我們特別著重人體尺度的感受。圖面會矇人,我們在案子成 形前,會做大量測試、實驗、模型來幫助思考,這意味 我們的建築品質比別人來得好。」

最荒謬的建築 最嚴肅的提案

Heatherwick Studio向來「多變」,家具、雕塑、 橋梁、交通、建築等都是其涉獵範疇。工作室至2001 年才有第一件大型建築委託案,而後2010年上海世博 會英國館〈種子聖殿〉、新倫敦雙層巴士、倫敦奧運聖 火炬等,則將海澤維克的名聲推向頂峰。他定義了21 世紀新英倫風格,設計版圖也漸向遠東擴張。

「我很榮幸⋯⋯應該說恐懼地能參與世博。當時 我們費心思考,如何在花枝招展的250個國家館裡表 現英國,因為很容易就落入福爾摩斯、爛天氣、城堡與 女王的老哏,再加上政府告知預算減少50%,但得進 入前5名——秀出老哏,是進入不了前5名的!」

預算緊縮,大勢不好。然而他將50%預算看成 需用設計解決的問題。「最後,我們把焦點放在紋理 (texture)上。」他解釋英國是全球第一個擁有大型園 藝機構的國家(指邱園Kew Gardens),上海世博提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願景,團隊用6萬根壓克 力包裹邱園等提供之25萬顆種子,形成奇異蒲公英狀 建築,「這是當年最荒謬的建築,卻提出最嚴肅的課題!」

提案一出,英國反應兩極,批評聲浪多是「為什麼 我們的建築毛茸茸?」但是表現生物多樣性的〈種子聖殿〉卻大獲好評,展覽結束後,壓克力種子棒也如蒲公 英般飛送,保存在各地。

「幅散與分享」也體現在倫敦奧運由204個銅花瓣組成的聖火炬上。工作室曾參與場館競圖,卻名落 孫山,後來在製作人Danny Boyle邀請下設計聖火炬。 「我們都看奧運,卻沒人記得聖火炬設計師是誰。」澤維克既不想成為聖火背後「消失的設計師」,也不希 望聖火炬在賽後只能「淋鴿屎」,「一般人最有記憶的 是1992年火炬弓箭手Antonio Rebollo及1996年拳王 阿里點燃聖火的畫面。」原來,是澎湃情感刻蝕觀看者 的集體記憶,「『情感』是倫敦奧運聖火炬的初衷,我們並非設計一個火炬,而是設計204個銅花火炬—— 每個國家都有一枚,象徵在奧運期間齊聚於此。」奧運結束後,各國代表隊領回他們的銅花,成為各委員會典藏品。

只有一種學科

近年Heatherwick Studio案子越做越大,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中國莫干山巨型建築項目、跨泰晤士河之花園橋等。當外人將之看成多領域、多學科的工作室,他不以為然,加以否定。 

海澤維克提起詩人作家祖父Miles Tomalin曾參與西班牙內戰,「我的祖父信奉共產主義,長年研究工業革命時代大工程師的歷史。我在這些大工程師的傳記裡長大,自然也受到啟發——我們正處於學科分 立、相對受限的時代。全世界第一座玻璃與鋼構建築 ──1851年萬博會水晶宮,其實是由園藝家打造的!那時的人總能將想法與技藝在各領域間自由轉換。我們的時代,卻是建築師只做建築、設計師做椅子和烤麵包機、景觀設計師畫步道、園藝師只種樹的時代。學科分立有其優點,也存在危機,我們不再擁有客觀與清 明的思考,創作相對受限。」

「所以你嘗試打破規則嗎?」我問。

「不,我並非嘗試打破規則,我根本不相信規則的存在。」海澤維克炯炯雙目,語氣堅定,「關鍵在於如何選擇——當代思潮是把學科分門別類、瓜分細碎,那 一點也不吸引我,我把設計當作一整個活動,而非碎分它。所以Heatherwick Studio不是『多學科』,它只有一種學科——就是設計。」

 

《新世代英倫創造:走進海澤維克工作室》

日期:即日起至2016年5月15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3樓3C展覽區

網址:www.tfam.museum 

 
114624
英國當紅設計師湯瑪斯.海澤維克來台為巡迴全球特展開幕。工作室同仁正為展場作最後修繕。

114625

捲動橋(三階段開合)Image: Steve Speller, 2009。

114626

陀螺椅 Image: Magis

114627

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 Image: Iwan Baan, 2010.

114628

114629

倫敦奧運火炬銅花設計。

114630

壓鑄工藝 Image: Peter Mallet, 2009。海澤維克著迷於【擠鑄】工藝,如針對不鏽鋼、塑料、金屬鋁材等材質進行高溫擠壓塑型,發想多種塑型的可能性。

114631

新倫敦巴士,Image: Iwan Bann,2010。

114632

為英國琴酒製造商Bombay Sapphire釀酒 廠進行的修復與更建計畫,Image: Iwan Baan。

114633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心,Image: Hufton+Crow。

114634

香港太古廣場翻新工程,Image: Heatherwick Studio。

114635

南非開普敦塞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原為穀倉建築,將管狀內部進行裁切後,轉變為寬敞大廳。Image: Heatherwick Studio。
114636
南非開普敦塞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原為穀倉建築,此為穀倉建築的模型研究。
 
114637
橫跨倫敦泰晤士河的大案花園橋(©Arup),為讓此案成真, 工作室甚至成立信託組織進行群眾募資,目前已完成結構測試。
 
114638
 
 
114639
海澤維克於開幕記者會當天為大家進行設計開講。
 
114640
本展由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建築系主任凱特•古德溫(Kate Goodwin)策展。
 
114641
 
 
114642
 

 

本文出處

最後更新時間:2016-04-02 14:07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