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動物城》:烏托邦世界的迷思

文創 | | 觀看數:0
《瘋狂動物城》:烏托邦世界的迷思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韓秀娟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步入四月,在中國的西北,天氣變幻不定,春寒隨時都會料峭。可我的微信朋友圈裡,居然有小伙伴曬自制冰棍圖,用草莓汁加蜂蜜制作的紅色「爪爪冰棍」;廣播裡,主播們在討論上海迪士尼樂園門票,順便提到售價一百多人民幣的「胡蘿卜錄音筆」;遼寧衛視的一檔欄目,做了兩期關於動畫電影的節目……對了,這一切,都是近期熱夯的電影《瘋狂動物城》引起的轟動效應。

清明小長假,脫離職場中的煩擾,也去影院瘋狂一把。雖然電影上映整整一月了,影廳內還是座無虛席。我旁邊的同齡人說,她這是第二次來看了;後排的小朋友則邊看邊劇透,估計也是所謂「二刷三刷」了。

同一部電影,從不同的角度都能找到興趣點,這也許就是《瘋狂動物城》的魔力吧。角色分配和性格設計方面,個個萌物都會讓人過目不忘:直爽率真的兔朱迪,精明又溫柔的狐狸尼克,笑容如冰雪融化一般的樹懶閃電,「濃縮即精華」、穩如泰山的黑幫教父大先生……這些無疑是小朋友們的偏愛了;故事情節方面,屬於弱勢群體的小兔子不屈於現實,勇敢地為成為一名警察而努力,在無法攀越障礙的時候,它會機智地借用龐大動物的肩膀,去完成自己本身不可能實現的任務。對於想成就一番自己,正在奮鬥中的青年人們,何嘗不是一個啟示:有的時候,不是光說努力、拼命賣力就可以的,還需要伶俐如朱迪,學會借力、打造更智慧的自己。與周圍的人相處時,拋開「貼標籤」的習慣,例如狐狸就是狡猾的,需要全方位地了解每個人。這讓我忽然想到了「性本善」、「性本惡」這些討論千年的命題,文明的深度不應僅僅是文化或信仰,而是縱觀古今、飽覽四方、博采眾長吧。在電影符號的社會隱喻方面,有美國總統大選的影子,有「歧視」這個爭論已久的敏感詞彙,動畫電影隨即成為了一次公開課堂,含蓄地諷刺著種族對立、強弱對比。

烏托邦永遠是個迷思。在我們的現實裡,總有人在不斷創造美好,也總有人在不斷破壞美好,而在這兩種力量之間,人類對於美好的追求也從未間斷。我們可以在向往和追求中度過一生,但也逃不開陰影的相伴。

走出電影院的大門,依舊平凡地等公車回家。巧的是,這時的站台聚集了同樣等公車的一二十個農民工,頭戴黃色安全帽,身著綠色迷彩服,他們的「標籤」再明顯不過了。我前方的一位農民工,使勁拍身上的土,灰塵隨即漫延過來。我於是就有了一點小不快,忽然又想到,這四周的高樓大廈,都是他們建的呀,心中也釋然了。其實很多隔閡的產生,都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去建構一種和解的:歧視別人的人要摘掉有色眼鏡,被歧視的人也要努力完善自己。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最後更新時間:2016-04-10 14:07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