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的未來軸心在教育

親子話題 | | 觀看數:0
台灣經濟的未來軸心在教育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陳聖傑

有人說,台灣企業競爭力不足,長期靠壓縮成本來行國際競爭,例如,22k被詬病多年仍有人還引以為傲等,它是社會失衡現象的元凶之一,如今,國際經濟情勢不佳對原本低收入族群更是雪上加霜(加薪無望),延伸所得失衡問題正不斷衝擊社會,根據財稅資料顯示台灣25%的財富為前5%人所擁有,政府也提出了許多財稅改革以矯正失衡現象,例如奢侈稅、復徵證所稅等改革,但成效不佳改革無望以致民心思變,我們從系統理論來評論國家經濟政策發展,發現國家競爭力優先項目,應該是政府要創造有利的經濟發展環境,而非財稅改革列為第一優先項目,例如2009年推出的六大新興產業發展計畫,如果績效卓著的話,那今日所面臨景氣困境自然迎刃而解。

136079

國內有許多知名企業家曾說過,人才是企業經營最重要資本,因此國家教育的改革和培育就應列為優先項目,台灣的教育訓練機構必須重新清楚定位,以培養人才而非取得學歷的教育模式,因此學校對學生的教育訓練,更應重視應用科學與經濟脈動一致,台灣學校評鑑制度已行之多年,但真正落實特色和辦學理念者很少,學校評鑑等級大都取決於書面審核,學校對人才培育往往形式化,目的為了通過評鑑獲得好成績,導致虛假和不實現象不斷循環,受害最大的就是學生進而影響國家人才的百年大計,近年來少子化問題已嚴重影響學校招生,許多學校更使出渾身解數花招百出,當學校面臨合併或退場關鍵時刻,筆者認為這是教育的危機也是轉機,教育政策應鼓勵務實辦學,務虛式教育機構應儘早退場。

136080

台灣碩博士人口已超過120萬人,尤其25-34歲人口每10人就有一位研究所學歷,筆者經營企業多年也曾擔任政府計畫主持人,發現許多高學歷者擔任講師和顧問者,只會空談理論吹噓經歷,真正成功案例乏善可陳,如果高學歷者只會空談而實務能力甚微,那他教出來的學生可以用嗎?輔導的企業問題可以解決嗎?有許多企業的經營者告訴我,曾受機構輔導在過程中無法感受問題解決,反製造許多企業無謂困擾和時間浪費,但這些受輔導案例也都能順利結案,爾後政府應引以為慎防微杜漸,不應讓務虛問題長期存在,政府如無法重視予以扭轉導正,那改善經濟環境問題只是空談,如此惡性循環國家競爭力將更為沉淪,甚至殞落為經濟後段班的國家。

136081

台灣中小企業約130萬家,其中97%為中小企業,有「創業天堂」美譽,它是一種獨特創業型社會,但也說明該型態企業規模小,須有良好的創業環境才能茁壯發展,創業環境包含:學校專業教育養成提供充分人才來源、各種產業鏈的周邊支持環境、廣大的市場與公平貿易條件等,尤其教育是創業型社會之首,政府就應視為經濟發展軸心,不應再沉湎政治迷霧,以利創業型社會發展。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1 12:07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