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病識感」容易讓病情惡化!5點帶你認識思覺失調症

記者: Knowing
其他 | | 觀看數:0
沒有「病識感」容易讓病情惡化!5點帶你認識思覺失調症

2016年3月28日發生震驚全台社會的台北市內湖隨機殺人事件,一名女童小燈泡與其母親正前往西湖捷運站準備迎接外祖父,當時正要騎腳踏車從人行道上坡進騎樓,王姓兇嫌尾隨在後,從後方持菜刀對小燈泡頸部猛砍,導致小燈泡當場頭身分離、倒地死亡。

 

今年五月時士林地方法院經過審理,考量王姓兇嫌有思覺失調症,依照聯合國兩公約和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不得判死,所以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對此,檢方及王姓兇嫌都提出上訴,王姓兇嫌主張自己符合刑法中「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的情形,而檢方則是認為他並沒有達到減低或是喪失辨識行為的違法能力。

 

根據《聯合新聞網》,今天高等法院進行審判程序,傳在看守所為王姓兇嫌治療、輔導的施姓精神科醫師和志工釋靜玄作證,表示王姓兇嫌經過服藥治療後,情緒緩和許多,如同常人,不過王的父母認為兒子沒病,而反對他服藥,這是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家庭常出現的狀況,容易因為沒有「病識感」而讓病情再度惡化。

 

過去被譯為「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過去被譯為「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狀為大腦的思考以及感覺功能障礙,不過因為舊有的譯名容易讓一般人對於此病有錯誤印象,所以衛生福利部在2014年宣布將Schizophrenia的中文譯名改成「思覺失調症」,並且舉行更名運動,讓國人對「思覺失調症」有正確的認識,大家應該清楚思覺失調症並不等同於多重人格或是多重人格障礙。

 

思覺失調症的成因

 

思覺失調症的成因包括環境因子以及遺傳因子,從小長大的環境中和濫用娛樂性藥物、傳染病、父母年齡等都有關係,而遺傳因子則是包括各種常見和罕見的遺傳變異。

 

每千人就有6人患有「思覺失調症」

 

根據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的資料,在台灣每千人就約有6個人患有「思覺失調症」,而在世界人口中,大約有0.3到0.7%在其一生中都受思覺失調症所影響,2016年的統計,全球估計有超過2100萬名思覺失調症患者。

 

治療重心

 

對於思覺失調症的治療重心為患者處方開藥、安排諮詢、工作培訓以及社會康復等,而如果患者可能會對自身或是他人構成傷害,那將會強制患者住院治療,不過也有很多的狀況是經過服藥治療讓患者趨於穩定後,患者回歸社會卻忘了吃藥或是家人認為不需要服藥,而導致病情再度惡化。

 

能完整康復但也伴隨社會問題

 

思覺失調症患者中有20%能夠康復良好,甚至有人能完全康復,不過許多思覺失調症患者時常會伴隨像是長期失業、貧窮等社會問題,也有許多患者會因為身體健康問題增加或是自殺率較高而導致思覺失調症患者在平均上的預期壽命會比平均值少10年到25年。

 

(首圖為示意圖 取自pixabay)

 

最後更新時間:2017-09-26 15:34

熱門推薦

    Loading

    熱門排行

    登入ENews新聞網

    選擇一種方式登入/註冊

    使用Google登入

    使用Facebook登入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