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栓塞是一種可能威脅生命的病症,從輕微的呼吸困難到猝死都有可能發生。第一位患者是76歲的黃伯伯,他因長期氣喘及走路時感到呼吸困難而就醫。檢查發現,他的雙側肺動脈有大量血栓,必須立即接受治療。由於黃伯伯的血栓屬於慢性,無法單靠藥物治療,因此醫院採用了自費微創智慧血栓清除系統,直接移除陳舊的血塊。治療前,黃伯伯的血氧濃度已降至80%,遠低於正常人的95-100%。在血栓移除後,他的血氧濃度迅速恢復
分類 : 健康 | 2025-07-23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黃奭毓
深層靜脈栓塞(DVT)是一種常見但常被忽視的血管疾病,發生於人體深層靜脈內。當血液在這些靜脈中凝結形成血塊(血栓)時,會阻塞血液回流,進而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黃奭毓指出,DVT最常見的部位是下肢,如小腿、大腿或骨盆部位。一旦血栓脫落並進入肺部,可能導致致命的併發症肺栓塞。因此,認識、預防與及早治療DVT是維護健康的重要步驟。
▲
分類 : 健康 | 2025-07-23
「中午吃什麼?」這是許多人每天都會面臨的難題。便當因其方便和豐富的選擇,成為不少上班族和學生的首選。然而,你是否注意過便當主菜的熱量呢?這些看似美味的選擇,可能正是讓你熱量超標的關鍵。
▲ 便當主菜熱量大揭密,營養師傳授外食族用餐攻略。(圖/高敏敏營養師白袍聯盟)
便當主菜熱量大揭密
在選擇便當前,了解主菜的熱量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見便當主菜的熱量數據:
菜飯便當:550kcal
炸排
分類 : 健康 | 2025-07-22
對於今年47歲的小如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場成功的懷孕,更是一段從淚水走向希望的堅持與重生。結婚後,小如雖然容易懷孕,但卻接連經歷了五次流產,胚胎多在第八到第十二週自然流失。某次療程中,醫師曾評估胎兒狀況「非常漂亮」,但下一次回診卻仍無法保住,這樣的反覆失落幾乎磨光了他們的希望。
▲ 歷經11年求子,小如夫妻終於在醫療團隊細心照護下迎來34週早產的健康寶寶。(圖/彰化基督教醫院 )
小如在彰基醫學
分類 : 健康 | 2025-07-21
台灣急重症醫療界傳來令人震驚的消息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高齡59歲的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高國晉,驚傳於昨(20)日在辦公室內昏厥倒地,經緊急搶救仍宣告不治。死訊傳出後,醫界同仁紛紛表達哀悼之意,悼念這位在重症醫療領域奉獻多年的重量級人物。
▲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高國晉驚傳驟逝。(圖/翻攝自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
辦公室突發昏倒無心跳 緊急葉克膜搶救仍回天乏術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特約醫
分類 : 健康 | 2025-07-21
國內新冠疫情雖持續下降,但重症與死亡個案數仍未見明顯減少。疾病管制署今(15)日公布最新疫情概況指出,上週(7月6日至7月12日)全國新冠門急診就診人次為2萬9,007人次,較前一週下滑36.1%,但仍新增114例本土併發重症與32例死亡,顯示病毒持續活躍於社區。疾管署特別呼籲民眾,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與孕婦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接種JN.1疫苗,以降低併發重症與死亡風險。
▲新冠重症
分類 : 健康 | 2025-07-15
面對高齡化社會來勢洶洶,失智症已成為台灣亟需面對的重大公共衛生挑戰。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失智人口已突破35萬人,其中七成為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為因應此趨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附醫)日前率先導入阿茲海默症單株抗體療法,並於本週完成首例病人治療,為北市大型醫院首度成功施作此療法,開啟早期診斷與介入的新篇章。
▲北醫搶先導入單株抗體療法,首位病人已完成治療。(示意圖/shutterstoc
分類 : 健康 | 2025-07-11
腎結石問題在台灣相當普遍,據統計,每十個人中就有一人受到結石困擾。尤其在炎熱的夏季,因為高溫導致流汗增多、尿量減少,更容易引發結石問題。腎結石常見於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發作時疼痛難忍,對生活品質造成極大影響。
▲ 腎結石患者注意,營養師點名「紅燈區」盡量別碰。(圖/高敏敏營養師白袍聯盟)
值得注意的是,男性罹患尿路結石的機率是女性的兩倍。這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久坐少動、經常憋尿及飲
分類 : 健康 | 2025-07-09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頻繁惡夢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根據歐洲神經學會大會發表的研究結果,10年內平均每週經歷一次惡夢的人,與沒有在夢中驚醒者相比,70歲前死亡的可能性高出3倍。研究人員警告,這一風險甚至超過了抽菸、肥胖、不良飲食和缺乏運動等常見健康風險因素,因此建議經常被惡夢驚擾者諮詢睡眠專家以改善問題。
▲研究示警,經常做惡夢恐死得更快。(示意圖/ENews資料庫)
根據外媒《Daily Mai
分類 : 健康 | 2025-07-08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營養飲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父母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在起跑點上就佔得先機,而這一切的關鍵在於如何選擇正確的營養素,來支持孩子的學習能力、情緒穩定以及身體發育。
▲ (圖/高敏敏營養師白袍聯盟)
大腦發育的關鍵:五感刺激與營養支持
孩子的大腦發育需要透過五感(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的刺激來促進神經元的發展和突觸的增加。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寶寶,更需要豐富的五感刺激來迅速增
分類 : 健康 | 2025-07-08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簡韶甫
心碎症候群,又稱壓力性心肌症或章魚壺心肌症,是一種由生理或心理壓力引發的短暫性心肌病變。這種病症的名稱源自其心臟收縮模式,類似於日本人用來捕捉章魚的章魚壺。儘管過去被認為預後良好,但近期研究顯示,約有5%的患者可能因合併心因性休克而死亡。
▲ 心碎症候群年輕化!19歲男車禍後「心臟變章魚壺」 。(示意圖/資料圖庫)
19歲患者的案例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
分類 : 健康 | 2025-07-04
近期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讓不少人感到壓力倍增。股票市場的起伏不定、物價的持續上漲,讓許多人每天都像在坐雲霄飛車,心情也隨之起伏不定。面對這樣的壓力,我們該如何調適心情,讓生活回歸穩定呢?以下是一些專家推薦的舒壓飲食建議,幫助你在這段不安的時期中找到平衡。
▲ 壓力山大?飲食與生活小技巧助你穩定心情。(圖/高敏敏營養師白袍聯盟)
壓力的身體信號
當壓力影響到生活時,你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睡
分類 : 健康 | 2025-07-02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簡韶甫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加護病房專科護理師 潘姿菁
近日,一名21歲的大學生在參加演唱會時突然暈倒,幸虧現場民眾迅速施行心臟按壓及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讓他恢復自主心跳及呼吸。經急診診斷為惡性心律不整,並置放體內心臟去顫器後,順利出院。這起事件引發了對昏厥症狀及其病因的關注。
▲ 21歲大學生演唱會突昏厥,急救後「裝心臟去顫器」順利出院。(示意圖/資料圖庫
分類 : 健康 | 2025-07-01
疾病管制署今(1)日公布,國內上週(6月24日至30日)新增4例本土M痘(Mpox)確定病例,為北部3例、南部1例,皆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近期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採檢後通報確診,疫調顯示皆曾透過交友軟體與不特定對象發生親密接觸,其中3人未接種過M痘疫苗,社區傳播風險仍持續存在。
▲暑假高峰來襲!台灣M痘累計468例。(示意圖/shutterstock)
累計468例 暑假為疫
分類 : 健康 | 2025-07-01
疾病管制署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個案分別來自台中市南屯區、彰化縣花壇鄉、雲林縣北港鎮,以及屏東縣的崁頂鄉與高樹鄉,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為3男2女。5名患者皆於6月9日至23日間發病,症狀包括發燒、嘔吐、意識障礙、頭痛及頸部僵硬等,目前全數住院治療中,同住家人未出現疑似症狀。
▲日本腦炎攻台中、彰化、屏東,5人重症送醫。(示意圖/shutterstock)
居住地皆
分類 : 健康 | 2025-07-01
疾病管制署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病例,死者為北部一名未滿1個月的男嬰。該名新生兒在出生第4天出現嗜睡、活動力下降與發紺,隔日病情惡化,出現心搏過緩與呼吸困難,隨即送入加護病房搶救。經診斷為心肌炎、肝炎、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等新生兒敗血症徵候,發病後第3天不幸死亡,經檢驗確認為腸病毒併發重症,目前仍待判定感染型別。
▲腸病毒入侵嬰兒房,北中南6死、9重症。(示意圖/shu
分類 : 健康 | 2025-07-01
百日咳疫情再度引發關注。疾管署今(1)日指出,國內6月共新增17例本土確定病例,其中包含1起由家庭延伸至校園的群聚事件與3起家庭群聚。個案遍布北、中、南部,相關接觸者已匡列並進行健康監測或預防性投藥,監測期間將持續至7月下旬。
▲北部學生確診百日咳,已傳染9人。(示意圖/shutterstock)
其中,北部一名10多歲青少年為指標個案,5月下旬出現咳嗽與流鼻水等症狀,症狀未解後確診百日咳。經疫
分類 : 健康 | 2025-07-01
35歲的張姓廚師在十多年前被診斷出類風濕性關節炎(RA),經過藥物治療後,發炎指數降至正常水平。隨後,他接受了生物製劑治療,抽血指數和關節腫脹疼痛都有所改善。多年來,他以為「不痛就沒事」,直到最近再次出現關節疼痛症狀,才發現手腕骨頭已經悄悄受到破壞。幸運的是,經過醫師評估後,他改用不同的生物製劑治療,破壞狀況才得以穩定。
▲ 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發展往往沒有明顯異狀,務必定期追蹤及服
分類 : 健康 | 2025-07-01
隨著臺北市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在114年5月達到23.56%,位居全國第二。面對長者功能衰退的挑戰,臺北市政府積極推動長者功能評估(ICOPE)服務,協助長者掌握健康狀況,並提供預防措施以延緩失能。
▲ 凡評估發現異常並參與預防服務及完成後測評估的長者,即可獲得100元禮券。(圖/記者郭懿慧 攝)
記者會上,一位68歲的長者現身說法。他在65歲時因頸部受傷導致癱瘓,經過日照中心推
分類 : 健康 | 2025-06-30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國小學童在幼兒園「大班升小一」及「小一升小二」期間,近視發生率達到高峰。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提醒家長,暑假期間也要持續關注孩子的視力健康,並建議利用暑假進行一年一度的「護眼護照」檢查。這項檢查不僅能夠及早發現視力問題,還能為孩子的視力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為了進一步推廣護眼知識,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推出了「以Eye之名用童聲守護視界」活動,邀請國小學童參加小小錄音員徵選,
分類 : 健康 |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