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流感季節的來臨,疾病管制署於今(3)日宣布,113年度公費流感疫苗的採購量約為678萬劑,自114年1月1日起已開放全國年滿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的民眾接種。目前,全國公費流感疫苗剩餘量約20萬劑,疾管署呼籲尚未接種的民眾儘速前往接種。此外,各大醫療院所也提供自費疫苗接種服務,有需求的民眾可自行洽詢。 ▲ 近十個流感季門診類流感就診人次。(圖/疾管署) 根據疾管署的數據,本年度第4週(1月19
隨著季節變換,流感病毒再度肆虐,尤其在幼兒園和國小間傳播迅速,讓家長們憂心忡忡。除了接種疫苗,飲食調整也是提升免疫力、加速康復的重要策略。以下是一些有助於流感患者恢復的飲食建議: 流感患者的飲食指南 1. 多補水:每天攝取2,500c.c.至3,000c.c.的水分,能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排除體內毒素。 2. 補充電解質:適量補充電解質有助於維持體內平衡,減輕噁心、嘔吐和腹瀉等症狀。 3. 食用軟
近期,藝人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不幸去世的消息震驚社會,再次引發對流感的關注。大甲李綜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朝新強調,「流感不是普通感冒」,而是一種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隨著冬季來臨,台灣的流感病例數量逐漸增加,尤其在春節期間,民眾返鄉、出遊,若未做好防護措施,極易感染。疾管署已公告,國內流感疫情正在升溫,進入流行期,民眾切勿掉以輕心。 ▲ 「不要以為年輕就忽略流感」 門診案例
藝人大S在過年期間前往日本旅遊,不幸感染流感並引發肺炎,最終不敵病魔離世,這一消息震驚娛樂圈及其粉絲。針對此事件,NOWnews今日新聞的《NOW生活攻略》主持人、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流感並非普通感冒,林氏璧強調其高傳染力及可能引發的嚴重併發症。」他與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都建議,這件事每年一定要做。 ▲ 林氏璧表示,日本流感高峰雖過 返台4天內仍需警覺。(圖/NOWnews今日新聞
隨著新春佳節的到來,許多準媽媽們正期待著迎接小龍寶寶的誕生。然而,如何在這個充滿美食誘惑的節日中,既能享受美味佳餚,又能確保自身與胎兒的健康,成為了許多孕婦關心的話題。台中慈濟醫院的營養師許麗萍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準媽媽們在春節期間做到一兼二顧。 ▲ 台中慈濟醫院營養師許麗萍,提供孕婦飲食四原則。(圖/台中慈濟醫院) 首先,許麗萍強調「聰明選食材」的重要性。孕婦應優先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
隨著年底的聖誕大餐、跨年聚會、尾牙,以及農曆年後的春酒與春節圍爐聚餐接踵而至,許多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擔心體重管理與肥胖問題。如何在這些頻繁的聚餐中,既能滿足味蕾,又能維持健康體態?行健大直健康管理診所的劉諭均營養師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小撇步,讓你在節慶期間也能輕鬆保持健康。 ▲ 過年圍爐聚餐,營養師教您享受年菜健康不卡關。(圖/資料圖庫) 1. 211飲食法則:健康營養不缺席 面對豐富多樣的圍
在追劇的休閒時光裡,何不來了解一下魷魚家族的成員呢?這些海洋生物不僅是美味的食材,還富含營養,對健康有諸多益處。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看似相似卻各有特色的魷魚家族成員吧! ▲ 一分鐘搞懂魷魚家族的成員。(圖/高敏敏營養師) 魷魚:低熱量的健康選擇 魷魚是市面上最常見的海鮮之一,尤其是「泡魷魚」更是家喻戶曉。它的特徵是頭頂的大三角鰭和略大的體型。每100克的魷魚僅含50卡路里的熱量,蛋白質含量達1
隨著2025年的到來,台灣的癌症篩檢政策將迎來重大變革。從元旦開始,政府將擴大癌症篩檢補助,讓更多民眾能夠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威脅,進一步降低癌症的死亡風險。這項新制不僅是對民眾健康的重視,也是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政策。 ▲ 癌症篩檢新制2025上路!6大癌症可補助篩檢。(圖/高敏敏營養師) 癌症,亦稱惡性腫瘤,是由細胞異常增殖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侵襲性和轉移性,能夠迅速繁殖並通過血液或淋巴系統擴散
在醫學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許多過去被視為高風險的手術,如今已經有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替代方案。75歲的陳太太就是這樣一個受益者。長期受到高血壓和糖尿病困擾的她,近三年來因為二尖瓣閉鎖不全,生活品質大幅下降。她經常感到呼吸困難,走幾步路就喘不過氣來,甚至多次因全身水腫和肺積水住院治療。 ▲ 「二尖瓣閉鎖不全」症狀曝光,不需要開胸也能復原,第二天就能下床。(圖/資料圖庫) 在醫生的詳細檢查下,陳太太
春節將至,闔家團圓的年菜成為餐桌焦點,卻也可能暗藏食品安全隱憂。食品藥物管理署呼籲,民眾在享受美味年菜的同時,需特別留意食材保存及復熱過程中的風險,並遵循「五要二不」原則,做好預防工作。此外,秋冬為諾羅病毒的高峰期,正確飲食衛生更是守護家人健康的重要關鍵,讓大家過一個幸福又平安的新年。 ▲(圖/食藥署提供) 避免細菌「危險溫度帶」 年菜復熱3大注意 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細菌最容易在7至60℃的危
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藥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日本醫學界近期發出警告,指出某些常見藥物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日本太融寺町谷口醫院院長谷口恭和Aqua Medical Clinic院長寺田武史等專家提醒,無論手術還是治病的藥物都有可能造成傷害,並點名5種「即使生病也別輕易服用」的常見藥物,強調了謹慎用藥的重要性。 ▲日本醫師點名5種常見藥物若要服用需謹慎評估。
農曆新年是家人團聚、享受美食的時光,但隨著豐盛的年菜和頻繁的聚餐,國人的鹽分攝取量也大幅增加。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資料,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6公克食鹽),但實際攝取量往往超標。過量的鹽分攝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密切相關,美兆健康管理機構的營養師賴慧芳提醒,隱藏在年菜中的高鹽含量,不僅威脅著慢性病患,也讓每個人的心血管健康面臨潛在危機。 ▲ 年菜吃太鹹?營養師揭「隱形殺手」。(圖
隨著台灣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攀升,預計在2025年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的20%以上。根據內政部2017年的統計數據,預估到2039年,這一比例將進一步增長至30%。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失智症的盛行率也隨之上升,成為社會亟需面對的健康挑戰。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的陳威任醫師指出,失智症的成因多樣,其中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占所有失智症病例的約60%。 ▲ 失智症可逆?
食品中時常使用色素,使食品外觀佳、促進食慾,其中美國食用色素紅色3號又稱為「赤蘚紅」(Erythrosine),在台灣被稱為「食用紅色7號」,能讓某些糖果、糕點和酒漬櫻桃呈現鮮紅色。不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日前宣布,由於該色素有致癌風險,因此將在2028年1月前全面禁止用於食品和藥物。 ▲ 美國食用色素紅色3號又稱為「赤蘚紅」,在台灣被稱為「食用紅色7號」。(示意圖/ENews) 根
隨著氣溫下降,流感疫情逐步升溫,疾管署今(16)日表示,我國已正式進入流感流行期,近四週監測數據顯示,社區主要流行的病毒為A型H1N1。重症與死亡病例多集中於65歲以上長者,其中超過九成患者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此外,新冠疫情同樣持續威脅,以長者及慢性病患者為主要重症高危險群,自10月以來通報的新冠重症與死亡病例中,高達98%以上未接種JN.1疫苗。疾管署強調,若出現呼吸困難、急促或缺氧等症狀,應儘
近日,中國雲南省普洱市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醫療事件。一名7歲男童因呼吸不順、持續咳嗽和痰中帶血等症狀入院就醫,沒想到男童在接受蒸氣吸入治療時,竟意外咳出一條長達12公分的活水蛭,頓時嚇壞在場所有人。醫師問診後研判,男童應該是因為經常到河邊玩水,不慎吸入水蛭幼蟲或蟲卵,才會讓水蛭在體內慢慢長大,進而影響健康。 ▲7歲男童呼吸不順就醫,竟咳出「12公分活水蛭」。(示意圖/ENews資料庫) 根據陸媒《
強烈寒流來襲,要注意保暖,提防感冒、感染呼吸道等疾病,生病了也要及時就醫,以免將小毛病拖成大隱患,中國大陸就有一名女子感冒遲遲沒有好轉,但因為症狀不嚴重而選擇待在家中休養,怎料後續眼睛竟痛到睜不開,就醫後驚訝發現,她的角膜上竟長出一根樹枝狀物,所幸及時治療才躲開失明的風險。 ▲屠姓女子感冒遲遲沒痊癒,某日眼睛竟長出「樹枝狀物」。(示意圖/ENews資料庫) 綜合《澎湃新聞》等陸媒報導,這名屠姓女
國內腸病毒疫情雖然呈現下降趨勢,但仍處於流行期。疾病管制署今(14)日表示,第2週(1月5日至11日)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為12,350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3.7%,然而社區內仍持續有多型腸病毒活動,尤其以克沙奇A16型最為常見。 ▲國內腸病毒疫情雖然呈現下降趨勢,但仍處於流行期。(示意圖/shutterstock) 疾管署指出,近期天氣寒冷,部分民眾僅用清水洗手,忽略使用肥皂的重要性,提醒
流感疫情持續升溫!疾病管制署今(14)日公布,本年第2週(1月5日至11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達13萬9千餘人,為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最高,且急診就診比例達12.7%,顯示疫情已進入流行期。其中,實驗室監測結果指出,主要檢出的呼吸道病原體為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 ▲流感疫情升溫,急診就診人次創新高。(示意圖/shutterstock) 65歲以上流感重症病例統計 據統計,國內上週(1/7~
台中一名40多歲的張姓男子因進食不當,導致香菇卡在小腸中,造成長達四天的腸阻塞。張先生因牙齒狀況不佳,進食時未能充分咀嚼,將直徑約5公分、對半切的香菇吞下。隨後,他開始感到腹部不適,伴隨脹氣和進食後嘔吐的症狀。最終,他決定前往醫院求診。 李綜合醫院的外科主治醫師許明賢接診後,發現張先生的腹部並無明顯的腹膜炎或發燒症狀,但小腸中段卻卡著一個異物。醫療團隊首先採取保守療法,透過鼻胃管減壓和點滴補充電解
6 / 9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