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華人三大節慶之一,除了立蛋、插艾草、划龍舟等傳統習俗外,最讓人期待的莫過於各式各樣的美味粽子。然而,粽子的高熱量常讓人又愛又怕。窩廚房特約營養師Sabbi指出,現代人往往只看熱量數字,卻忽略了食物的營養價值。因此,了解粽子的食材組成,並搭配熱量評估,才能做出更聰明的選擇。以下是四招聰明挑選健康粽子的秘訣,讓你在端午節既能享受美食,又能保持健康。 ▲ 4招黃金秘訣,教你端午吃粽不怕胖。(圖
隨著人口老化,骨質疏鬆成為台灣高齡社會中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根據黃信彰院長的研究,台灣60歲以上的民眾中,約有兩成罹患骨質疏鬆,尤其是女性在停經後,盛行率更高,甚至超過三成。這種疾病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是造成跌倒、骨折甚至失能與死亡的關鍵因素。 ▲ 骨科主治醫師施胤全建議,民眾可透過「駝、矮、痛」三步驟自我檢測骨質疏鬆。(圖/恩主公醫院) 骨科醫師施胤全指出,除了常見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
現代人因工作型態與生活習慣,長時間久坐已成為常態。然而,這樣的生活方式卻可能導致一種鮮為人知但影響深遠的健康問題臀肌失憶症。35歲的上班族女性因長期腰痠背痛、膝蓋疼痛,前往聯新國際醫院復健科求診,經朱怡妍主任診斷後,確診為臀肌失憶症。 ▲ 自我檢測時當腰線呈現出歪斜(如白色箭頭所示),恐為臀肌無力症狀。(圖/聯新國際醫院) 朱怡妍主任解釋,臀肌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與臀小肌,是人體的重要肌群,負責
台中一名40多歲的婦人,因長期忽視經期異常,最終導致嚴重貧血。台中一名40多歲的媽媽,半年來月經不正常,每次天數長達10多天,朋友都告訴她,這是更年期正常的現象,不要擔心,看診前的經期居然達20多天,讓她心悸、暈眩的症狀更明顯,才驚覺不對勁到醫院就診。 醫師看她臉色慘白,抽血發現血紅素只有4.0 gm/dl,是正常值的三分之一,趕緊輸血至少1500CC,進一步檢查子宮有息肉,經過治療後才逐漸恢復正
國內百日咳疫情有升溫跡象!根據疾病管制署今(6)日公布的監測數據,2025年截至目前為止已累計14例確診病例,為2020年以來同期新高,且全數為本土個案,其中更包含4起家庭群聚。感染者以3個月以下嬰兒為最多,占比達27%,其次為13至19歲青少年(占24%),顯示疫苗保護與家庭傳播防線仍需強化。 ▲國內爆14例百日咳 家庭群聚占4起。(示意圖/shutterstock) 上週新增3例百日咳個案,
國內腸病毒疫情緩步升溫!疾病管制署今(6)日表示,隨著氣溫升高、夏季來臨,腸病毒進入流行期。根據監測資料,第18週(4月27日至5月3日)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達3,762人,較前期略升,反映社區傳播風險增加。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全台單週近4千人就診,嬰幼兒最危險。(示意圖/shutterstock) 今年累計4例併發重症 其中3例死亡 近期實驗室監測結果顯示,國內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主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略升!疾病管制署今(6)日表示,署長莊人祥出席立法院厚生會舉辦的「後疫情時代呼吸道傳染病防治政策檢討」公聽會,針對目前疫情現況、重症與死亡統計進行說明,並就後續防治政策與專家學者進行交流。 ▲新冠重症破200例、37死,老人最危險。(示意圖/shutterstock) 新冠疫情升溫 上週增33重症、4死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第18週(4月27日至5月3日)全國新冠門急診就診人次為
母親節將至,許多家庭可能正在陪伴身邊的女性度過更年期這一重要階段。Yahoo奇摩健康節目《節氣保健室》最新一集中,主持人侯昌明分享了一段與太太曾雅蘭的旅遊經歷,生動地揭示了更年期女性可能面臨的情緒波動挑戰。 ▲ 「為一雙雪靴情緒崩潰」侯昌明談太太更年期。(圖/Yahoo《節氣保健室》) 侯昌明回憶起一次日本旅遊,當時太太曾雅蘭看中了一雙雪靴,但因為不實用而被勸阻。直到回台灣的前一天,雅蘭終於表
在現代社會中,工作壓力已成為許多上班族無法迴避的問題。然而,壓力過大不僅影響心理健康,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近日,一名黃姓上班族因工作壓力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最終引發腸阻塞,體重在一個月內驟降超過5公斤,所幸經過手術治療後逐漸康復。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們,健康不容忽視,適時紓壓與定期健康檢查至關重要。 ▲ 外科主任邱昱瑞說,一名40多歲患者因胃潰瘍造成腸阻塞。(圖/李綜合醫院) 大甲李綜合
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開始感受到體力的下滑,這是因為人體在老化過程中會自然地流失肌肉。然而,透過適當的運動和飲食,我們可以有效地減緩這一過程,保持健康的體力和活力。營養師特別提供了一些建議,幫助大家留住肌肉,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 蹲下站起好困難!?初老症狀自測:養師傳授運動飲食攻略。(圖/高敏敏營養師白袍聯盟) 初老症狀自測:你中標了嗎? 隨著年齡增長,以下症狀可能會出現:蹲下站起困難、瓶
疾管署今(29)日指出,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連續三週上升,依據多項監測指標顯示,國內疫情已進入流行期,預估將持續升溫,疫情高峰可能落在5月至6月,呼籲民眾提高警覺,盡速接種新冠疫苗,以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 ▲(示意圖/shutterstock) 疫情進入流行期 本土重症與死亡數雙升 疾管署統計,上週(4月22日至28日)新增21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7例死亡病例,皆較前一週增加。自2024年9月
疾管署今(29)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麻疹確診個案,其中包含1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新增本土病例為北部一名20多歲男性,與先前公布的境外移入個案於同一職場環境接觸,屬職場群聚事件的新增個案。該名個案於接觸確診者7天後出疹,經就醫通報後確診,目前該群聚事件已累計3例確診,衛生單位已匡列接觸者460人,並將持續監測至5月14日。 ▲(示意圖/shutterstock) 3人赴越南旅遊返國後確診 疫情擴散
56歲的王先生是一位熱愛唱歌的音樂愛好者,無論在家庭聚會還是朋友聚餐,他總是樂於上台獻唱。然而,近來他在唱歌時頻繁出現劇烈咳嗽和呼吸急促的情況,這讓他決定前往醫院檢查。在醫師的詢問下,王先生透露自己有長達30年的吸菸史。醫師隨即安排了「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進行肺癌篩檢,結果在他的右上肺發現了一顆約2公分、邊緣不規則的腫瘤。經過切除手術後,證實為惡性腫瘤,但幸運的是,腫瘤尚未擴散,讓王先生得
在現今社會中,追求夢想往往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決心。這樣的故事在《NOW生活攻略》節目中得到了生動的呈現,主持人林氏璧與台灣Podcast排行榜冠軍節目《下一本讀什麼》的主持人瓦基,分享了他們從高薪職位轉型為追求夢想的心路歷程。 ▲ 「我太太說我神經病」林氏璧自曝裸辭台大醫院的那一刻。(圖/NOW生活攻略) 林氏璧,曾是台大醫院的住院醫生,擁有穩定的職業和公務員的保障。然而,他選擇了裸辭,放棄了醫
你是否曾經注意過自己的指甲?除了美觀,指甲其實是身體健康的指標之一。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指甲的狀況可以反映出我們的健康問題。今天,我們就來揭開指甲的健康密碼,並教你如何透過飲食來改善指甲狀況。 ▲ 粗橫線是太勞累、斷裂缺乏葉酸,關於指甲異常的5個健康警訊。(圖/高敏敏營養師) 健康指甲的標準 健康的指甲應該是紅潤的粉紅色,表面光滑有光澤,厚度均勻且有彈性,不易斷裂,表面沒有龜裂或凹洞紋路。如果你
在日常飲食中,鹽是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但過量攝取鹽分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健康風險。最新研究顯示,過多的鹽分攝取不僅會導致水腫,還可能增加肥胖的風險。這項研究指出,飲食中鹽或鈉的攝入量高,會使身體質量指數(BMI)顯著增加1.24,腰圍則增加4.75公分。每增加1克鹽的攝取,成人的肥胖風險增加26%,而兒童則增加28%。 ▲ 吃太鹹恐肥胖!鈉攝取量高「腰圍狂增4.75cm」,營養師傳授3招減鈉飲食法。
曾在房仲業打下輝煌戰績、一年成交破億的60歲女業務,與女兒母女聯手打造傳奇紀錄,卻在一次看屋途中突發昏迷送醫,經歷休克、失去呼吸心跳,被搶救回來後卻陷入深度昏迷。在歷經一年多中西醫合療與家人不離不棄的守候下,她逐漸對話語產生反應,甚至出現微笑、哭泣、嘟嘴等情緒表情,讓醫療團隊與家人看到重返意識的希望。女兒更感動表示:「我相信有一天她會醒來,再次陪我站上銷售王的位置!」 ▲婦人逐漸對話語產生反應,
被認證為全球最年輕的AI專業人士的印度天才少年西達爾特南迪亞拉(Siddharth Nandyala),現年僅14歲,就開發出一款 「AI心臟病檢測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能夠透過智能手機錄製的心音,在短短7秒內檢測出心臟病,其診斷準確率更高達96%,如此創新的技術,一經推出隨即在全球醫療界掀起廣泛關注。 ▲印度14歲天才少年開發AI心臟檢測程式,7秒內識別出心臟病,準確率高達96%。(圖/翻攝自
嘿,你知道嗎?有些人眼睛裡會冒出小石頭!別擔心,這不是什麼神奇的魔法,而是所謂的「眼結石」。它們就像是你眼瞼上的小黃白色顆粒,並不是真的石頭啦。這些小傢伙的出現,其實跟我們的日常習慣密不可分,比如長時間盯著手機、隱形眼鏡用法不當,或者卸妝不夠徹底。熬夜也是讓眼結石找上門的原因之一,因為它會削弱我們眼睛的自我修復能力。 那麼,怎麼會有這些不速之客呢?想像一下,當你整天對著電腦屏幕,眼睛就像沙漠一樣
哎呀,聽說過嗎?最近在中國有件事讓人覺得毛骨悚然。某家庭因為長期使用發霉的竹筷,結果全家四口都不幸得了肝癌。聽起來像恐怖故事吧?但這是真實發生的!醫生說,罪魁禍首是筷子上那些討厭的黃麴毒素。這不僅是他們家的悲劇,也是給我們所有人敲響的健康警鐘,提醒大家平常生活小細節的重要性。 那麼,這些發霉的竹筷是怎麼來的呢?主要是因為環境太潮濕啦!竹筷和木筷在潮濕的地方特別容易長黴菌,然後就開始釋放那些讓人頭
4 / 104 頁